2011年我们以财富的眼光看石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石头本自然之物,个别因美丽而获世人青睐,成为点缀生活的装饰品。然而,一旦过了头儿,人们以财富眼光看石头,加上了保值增值的憧憬,石头便不再是美丽的石头,而变成了财富的石头。

 

  2010年中国国际珠宝展表现的是“平静的石头,疯狂的玉”,2011年则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玉”。

 

  种类繁多眼花缭乱

 

  以往珠宝展多展卖珠宝玉石之精品。2011年珠宝展聚齐了各路石头,既有人们熟悉的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珊瑚、珍珠、翡翠、白玉、玛瑙、琥珀、水晶等,也有不太熟悉的碧玺、东陵石、欧泊等,还有没有听说过的金沙玉、澳大利亚玉等。

 

  从中国玉文化的角度分类,单晶体的美丽石头多称石,多晶体的美丽石头多称玉,当然,此类分法地质地矿界并不认同。

 

  先说叫石头的宝石吧。宝石一定美丽、耐磨、稀少,历史上的那些美丽宝石取自天然,在纯自然的状态下,装点人生。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需求太强烈了,天然的石头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职业投资者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并不因石头美丽而欣赏,而是以财富眼光观石头,看重财富内涵,将其作为财富增长点,结果,石头价格暴涨,注意,是暴涨,石头成为财富的承载体。暴涨了多少?——百分之几百!一块南美碧玺制成的戒面,外观极似红宝石,看起来美丽无比,可能是因外表唬人,2009年每克拉一千元左右,2010年两千元,2011年要价万元了!这种美丽的碧玺与真正的红宝石云泥之别,其价格却大有比肩之势。若都是这样的东西也罢了,毕竟天然材质,将来价格或许会更高。使人惊诧的是,大量优化的石头堂而皇之出现了。优化过的石头的确漂亮许多,这也是它们吸引人们眼球的重要原因。试想,一块黑不溜秋、色彩暗淡、毫无美感的石头会吸引什么人?一块石头要想卖出好价钱,定要外表光鲜无比,这外表打扮的重要方法就是优化。优化,理论上讲不能完全称作假,对其行为是否作假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优化方法之一是烧色,加工者使用现代化设备,经过严格程序控制,让每块石头达到最佳颜色。优化方法之二是填充,注油、注胶掩盖石头某些较小的裂隙。这些优化的知识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懂得的,有些宝石证书要么写得含含糊糊,要么使用专业术语,总之,就是不让你一下子就理解石头是动过手脚的石头,以诱发买家的购买欲。展会上不论真正的红蓝宝石,还是普通的电气石等,无不带着这样的面具而来。值得一提的是,琥珀、蜜蜡等物十有八九加工过,轻则改色,重则分解重新组合,甚至添加其他成分,其基本原料没变,开的证书也是琥珀,只是与原生态的琥珀相去甚远。这类东西是否有收藏价值,有待考究,但买者大有人在。

 

  再说说叫玉的石头。多晶体的石头都可称玉,除翡翠、和田玉、南阳玉、岫岩玉等传统玉材外,各色石头在不断加入到玉的行列中来。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话:在中国,只要贴上玉的标签,马上就有了文化品位,身价就上来了。石英岩、玉髓等位列其中。贴上玉的标签能使石头身价徒增,那就贴吧,反正“玉”是中国人定义的石头,价值高点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展会上,几千元的玛瑙手镯,几万元的玉髓摆件比比皆是,就是这一情形的写照。

 

  玉石的材料差别凸显。翡翠是当下盛行的玉种之一,那致密的种,透彻的水,鲜艳的绿,无不提升着佩带者的美和身价。这种美的代价越来越昂贵了,种色俱佳者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购买者大有人在。翡翠质地的评价,南北方标准不尽相同,南方讲种,认为种是最重要的,色在其次;北方人重色,喜爱的恰恰是色,绿色的色,种色不能兼顾时,宁愿选择色。种好的材料叫价非常高,但有价无市,而种稍差、色好的手镯却可卖得很高,南方商家连呼看不懂,说北方人没品味,不懂行。对这种说法,笔者并不认同。翡翠的种是表现材料美,色更表现佩带的美,翡翠在清代作为玉材就是以色取胜的,据说,慈禧太后喜爱的翡翠西瓜,红瓤,绿皮,黑子,表现的就是翡翠不同的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色一直占主流地位,民国时期的翡翠制品,绝大多数有色无种。难道能说当时的人没品味吗?只能说审美标准不同。今天,北方人继承了传统审美取向。当然,翡翠加工商集中于南方,以“种”为上的认知能否为北方人接受不好说,笔者希望文化多元,爱好多样。

 

  白玉也有南北差异。白玉在北方较流行,但并不影响其比上年更疯狂。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八个展馆中,白玉占据六号馆和七号馆,从现场的鼎沸人声,就能知道什么是疯狂。2011年的白玉价格受原料减少,特别是和田籽料减少影响较大。2011年8月,笔者受和田市政府邀请参加和田玉石旅游文化节,了解了和田籽料产出情况:一是和田玉2011年产量不大,高质量的籽料奇缺;二是受政治因素影响,差不多有半年没有开挖,下半年基本没有产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和田籽料涨价理所应当。但标出的价格还是着实吓人一跳:2010年籽料一克二三万元算天价,2011年竟标出十万元!呜呼,买玉人若神智不够坚强的话,当场晕过去也不足为奇。我也弄不清楚,这是真实的情况,还是虚幻的开价。在新疆团展区,和田工美一块七千克的材料,2010年要价3000万元,2011年要价6000万元,有人出3600万元竟没有洽谈余地。老板程建中,乃我的朋友,谈及这块石头仍说价不高。整场白玉看下来,对于价格实在无法理解,只能说这是一场真正的财富游戏,在拿金钱赌明天。

 

  由于好的和田玉材料稀缺,其他称和田玉的透闪石价格突飞猛涨。青海料不是太好的材料,因为在北京市场不大受欢迎,很少出现在展会上,2011年不一样了,一块好料要价几十万元一千克。俄料是白玉中的高档料,在和田籽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好点的俄料成器都当籽料卖。韩料从2010年初的一千克三四百元,到现在三四千元,好料达到二三万元!“一玉得道,鸡犬升天”,所有与和田玉沾边的玉价格都升天了。

 

  南阳玉色较杂,无法得到社会认同,价格不高。南阳地区的玉工借玉色杂乱的形态,刻画成不同的人物或动物,充分表达了南阳玉的特点,成为2011年珠宝展的一个亮点。应该说,以人物为主的最新雕刻作品走上了南阳玉雕的正确之路。

 

  岫岩玉因产量过多而致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这两年,在政府控制原料,材料价格有了大幅度提高,岫岩县玉雕界洋溢在价格高涨的氛围中。北京展会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展位数量不多,只在二号馆有些展位;二是成交量急剧萎缩,上届展会岫岩玉展位人气旺盛,商家卖个几百万元很寻常,而今几十万元就谢天谢地了,颗粒无收者大有人在,较之和田玉、翡翠价格涨上了天、成交量急剧扩大的情形,可谓天壤之别。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财富认同问题。目前,岫岩玉价格高企主要是在岫岩境内,更大的认知范围也不过是东北地区,其他地区的人们认识不到其价值,加之前些年岫玉产量过大,先行购买者并没有赚到钱,这种效应的直接反映,就是人们购买岫岩玉的热情降低。所以,以财富眼光看岫岩玉的不景气,就简单明了。

 

  有些怪模怪样的石头也出现了,如金沙玉等,想借机展露身姿,卖个好身价。石头怪模怪样也就算了,问题是以往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低档玉,堂而皇之地登台亮相了,如价格非常低的阿富汗玉材料摆件蜂拥而至,这些个头大的摆件很唬人,不明真相的人以为能捡到漏,殊不知这些石头在国外是工业原料,产量极大。

 

  这些石头都是明的,还有暗的。暗的分两种,一是明着暗,有些石头属新鲜石头,专家也看不懂,没有检测报告,谁也不知道是什么石头,只不过新鲜而已,假以时日,是骡子是马到时候就知道了。二是暗着暗,这类石头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作伪。翡翠作伪近年大量减少,原因是仪器检测手段的发展,而有的玉只能靠经验和眼力,这就给暗的留有空间。这种情况较多的是和田玉,特别是和田籽料。几家商户摆上一堆和田籽料,别人的籽料不是几万元一粒吗?我这只要几百元一粒,贪便宜你就买,黑的就是你。看来黑道白道哪都有啊。

 

  雕刻水准大幅提升

 

  客观说,2011年珠宝展上的石头,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新高度。这里的石头既然更多的是财富承载物,所有者自然将其打扮得漂漂亮亮,找个好婆家,卖个好身价。看得出,每块石头都仔细研磨过,最大限度地表现出石头之美。

 

  宝石雕刻的进步是将石头最美的一面更完美地展示出来,每年有变化,但变化并不大。

 

  雕刻进步更多体现在玉器上。翡翠最畅销的器物是佩饰物,这次珠宝展上翡翠饰品的雕刻没有多少新意,人们看重翡翠的不是雕工而是材料,看其材料的好坏,质地的高低,即便有非常好的翡翠摆件,也没有开出太高的价。笔者在一个展位上看到几件雕工造型非常有特点的作品,开价几十万元,与动辄几百万元的和田玉作品相比,可说是小巫见大巫,原因就在于多数人没有把翡翠摆件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和田玉与翡翠完全不同,摆件是主要形制,佩饰以手把件为主,因此,雕工就有巨大的施展空间,也成为和田玉重要的文化组成。纵观历史,只有将和田玉雕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器物,才使其成为流芳千古的伟大作品。

 

  和田玉材料昂贵致使许多器物因惜料而不过于雕琢,造成所雕器物“形随料貌”。“天工奖”的一些和田玉作品有了变化。首先是材料的变化,和田籽料过于昂贵,人们不轻意雕琢,而价格便宜的青海料、俄料,甚至韩料登上逐奖舞台,这在过去稀见。这些材料的材质不能与和田籽料媲美,就在雕工上创新。一件青海玉作品,黑白相间,界限分明,极具创意。几件大一点的俄料作品,器物通体亮莹,毫无瑕疵,这是在目前和田籽料价格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的。与此同时,大师作品仍在创新与发展,材料虽昂贵,但与大师的制作成本比起来还是不足道。现在大师作品的加工费动辄百万元起,几百万元是家常便饭,所以,材料在大师手中多浪费点没什么了不起,并不会因为多雕去几克料而减少价值,反而能增加其艺术价值,值更多的钱。在财富面前,强者更强。

 

  大师们的发展方向有了变化,雕刻水晶、玛瑙等材料创作的器物个头较大,较有气势。雕和田玉等高级材料的大师,作品相对较小,小巧玲珑。倒是一些大师将非顶级的翡翠、和田玉材料,花功夫和时间雕成大小适宜的作品。大师都在积极寻找相对便宜的材料雕刻,多在制品的文化内涵上着力,弥补材料的不足,使玉雕制品价格、形式能为更多的大众所接受。我相信,这些大师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这种回报在南阳玉上已经得到了体现。

 

  相对而言,南阳玉雕展区是“静地”。这块“静地”的观众较少,只因展览的作品财富吸引力没那么大。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慢慢观赏,就会发现南阳玉作品别有洞天。南阳玉色彩丰富,雕工不容易把握,过去多利用颜色雕些山水,因题材久远,多数人看看而已,没有多少亲切感和购买欲望,不被大众认可,增值缓慢。2011年以来,一种写实人物造型玉雕扑面而来。这些作品将现实生活,以玉器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大有黑白立体绘画的感觉。南阳玉终于找到感觉了!相信假以时日,这些作品会成为玉器新的收藏热点,财富也会滚滚而来。

 

  相形见绌的是岫岩玉。岫岩玉进入人们视线的时间较早,但作品变化不大。岫岩玉具有黄绿色,适于表现农业题材,近代的岫岩玉作品,题材多与农业有关,那时的家里摆件黄绿色的农业题材岫岩玉作品很时尚。至今,岫岩玉雕作品的主基调没有变,仍以传统题材为主线,这些题材有些落伍了。别说岫岩玉,就是和田玉传统题材作品也少人问津。在这种背景下,岫岩玉作品价格上不去是有道理的。岫岩玉作品的出路在于转变思想,找到契合的题材,才能成为新的玉器收藏品,才会有财富效应。

 

  除了传统的摆件材料,许多材料也用于雕刻。如碧玺因稀少制作摆件是很久远的事了,但随着南美碧玺涌入,重出现了以碧玺为材料的摆件。这种以宝石为材料的雕刻,为玉器雕刻提供了新思路。

 

  2011年国际珠宝展呈现的雕刻工艺,不仅材料有突破,雕刻技法也有突破。微雕是其代表之一。好的微雕一定要使用手工雕刻,过去微雕材料较软,很少在玉器上进行微雕。这次展会,有几件微雕作品,完全手工雕刻,神奇之处在于能在一根头发丝的断面刻出几十个字,真神工也!但这种作品也有局限性,因为字太小,需要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

 

  各界齐聚财富东方

 

  既然珠宝展会有如此大的财富效应,各路人马该来的都来了。

 

  占据主馆黄金位置的是珠宝市场的商家大户,他们参展的目的不在于卖了多少钱,在于展示实力与形象。宽大的展台,炫目的灯光,着燕尾服的男士,几乎全裸后背的美女,竭尽吸引人眼球之能事,仿佛在向每一个路过的人诉说:我已经很有钱了,我已经成功了,我卖你东西不是为了金钱,是为了树立形象,你买我的东西也不应该在乎钱,你买的是感觉,是品牌价值。在品牌至上时代,买品牌是对的,掏真金白银的是你自己,买这种东西就看你要什么了。

 

  中国宝玉石协会玉石委员会包下两个展馆,以天工奖为核心,聚拢旺盛人气。天工奖获奖作品琳琅满目,参观者摩肩接踵,挤得密不透风。天工奖展区周围的展台也尽力展示,有的展台布置宽大豪华,有的展台小巧精致,看得出,商家都不吝啬这点小钱。如能在玉林高手云集之处有一席之地,相信财源会滚滚而来。

 

  单个商家展示的是个人实力,各大珠宝市场展示的是集体力量。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潘家园旧货市场、广州华林市场等展团统一装饰,声势浩大,颇有一方诸侯的架势。既然是集体出面,就要有别于个人展位,各家频出奇招,潘家园市场请来北京大学鉴定中心的专家坐镇,只要在潘家园市场展区购买东西,鉴定专家就免费鉴定真伪,此举吸引了不少买家,为商户添了不少银子。集体展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事后能找到人。以往以单个商户面貌出现时,买家总有些不放心:一旦买了假货,商家又撤了,只能自吞苦果。现在好了,以集体面貌出现,买家知道商家在什么地方,并有市场出面做保,买家就能放心,大大促进了成交,银子就大大地来了。

 

  海外能来的也都来了。港台商家组团,泰国商家的红蓝宝石,缅甸商家的翡翠,澳大利亚的欧泊,一一到齐,生怕被拉下。世界产宝石的大国,发现在本地是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到了中国都神奇的变成了财富。那种惊奇,那种渴望,体现在殷勤的态度和忙碌的身影上。更有甚者,澳大利亚欧泊纯属西方文化的东西,材质内涵和中国文化不搭边,此次竟出现中国文化元素的欧泊器物。我想不通为何会这样。只能说,大家都在使劲浑身解数来迎合中国人的财富。

 

  该来到都来了,谁让这里有如此大的财富呢!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