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常识:我国的三大名玉

  玉器通常作为佩饰和装饰品被世人所喜爱。在古代,玉器不但作为一种祛邪保平安、万事如意的吉祥物,同时又为作为仪仗及礼器之用,并作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我国对玉石的开采及利用,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大量发掘出土和传世的玉器品种来看,玉的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软玉。软玉以产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玉石为主,俗称“和田玉“新疆玉”。软玉是由无数纤维状的阳起石和透山石矿物交织而成。因此,软玉的颜色也就多变,如由纯阳起石组成,则是洁白的羊脂白玉;如由纯透山石组成,则是绿色的碧玉;如果成分不纯,则是由白至青绿深浅不等的过渡色。在软玉中,还含有少量的杂质矿物如透辉石、绿泥石、石墨、磁铁矿等。它们的含量虽不大,但对软玉的颜色却有很大的影响。如绿泥石和石墨含量较多时,会使软玉呈现青绿乃至黑色;如透辉石和磁铁矿含量较多时,会使软玉呈现饴糖色、黄色乃至褐色。软玉的色彩通常所见的有白、青白、青、绿、黑、黄、褐以及饴糖色。至于古代资料所记载的红色软玉,非常稀少,笔者在数年前曾见到过。目前,在市场中所见到的青海玉、俄罗斯玉以及最新发掘的新疆戈壁滩子料玉,实际上是昆仑系玉,从它们的成分、结构、品质来分析不应属于软玉的范畴,软玉的摩氏硬度约6度至6.5度。

  除我国的新疆外,台湾的花莲县也产软玉,年产量达1000吨,居世界首位。另外,加拿大也产软玉,年产量约400吨,占世界第二位。

  软玉中以纯白似蜡状油脂的为珍品,俗称“羊脂白玉”,羊脂白玉目前的市场价在每千克25万元至30万元。仅次于羊脂白玉的黄玉,尤为稀少,目前市场价每千克15万元至25万元。而采集中河中的子料白玉亦为贵重,目前市场价每千克4万元至10万元。至于水中的璞玉(子料玉外裹一层棕色或棕色、棕黄的外皮)古人视为珍品,目前市场价上等白色璞玉每千克25万元至30万元,与羊脂白玉并驾齐驱。而一等白玉“山料”(矿中所采掘的),市场价每千克6万元左右;一等白玉“山流水”(由山洪冲刷滚落在半山腰的软玉),市场价目每千克8万元左右。至于软玉中的墨玉,价格亦不菲,其行情日益看涨。

  蛇纹岩玉。蛇纹岩玉是由微细纤维状蛇纹石矿物组成,其品种因产地不同而异。

  一为岫岩玉(岫玉)。因产于辽宁岫岩县而得名。由于生成环境不同,其摩氏硬度变化较大,为3度至5.5度。外观呈半透明至近乎透明的胶冻状,也有不透明的彩色石料。岫岩玉的色彩以绿色和黄绿色为主。墨绿、纯黄的较少见,而黄白、绿白、黑色、褐色的也不多。集五颜六色于一块的,俗称五彩玉,是岫岩玉种的珍品,而不透明岫岩玉彩色石料切面偶有似各种树、动物及自然风景的彩图,是赏石中的珍品。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岫岩县细玉沟所产的老岫岩玉,其色呈现藕白或乳白,显得较湿润,其中有一些老岫岩玉所似新疆的白玉,舡这明度低,硬度较岫岩玉高,其摩氏硬度为4.5度过至5.5度。老岫岩玉在当地俗称“老玉”,其色以白、黄、翠绿为主,透明度均低,其主要成分不但有蛇纹岩矿石,并含一定数量的透闪石矿物。

  另外,名扬全国的辽宁河磨玉,实际上是蛇纹岩岫玉矿石,由于地震、山洪、地壳运动等地理因素,经河水滚磨和搬运而沉淀于山腰、山麓、溪沟中,经亿万年的土壤及水中的矿物金属元素的交替侵蚀,使其产生质的变化,显得更加温润、细腻、坚韧。

  老岫岩玉、河磨玉,虽然都含一定的透闪石矿物,但其含量经化验分析尚达不到50%,本人认为这两种玉不应属“软玉”范畴,应划分为蛇纹岩石化长石类玉。

  二为南方玉。主要产于广东信宜县,其性质、硬度及比重与岫岩玉基本相同,但色彩以较深的黄绿色为主,其透明度、温润感均逊色于辽宁的岫岩玉,南方玉通常被雕成盆景或摆件作为精制工艺品。

  三为酒泉玉。因产于甘肃酒泉祁连山而得名,故又称祁连玉。其质地、性能、比利时重基本与岫岩玉相似,色彩以翠绿、墨绿、灰绿为主,并间杂黑色的平静点和团块,或缠绕乳白色的块状及条纹,外观极似著名的翡翠和碧玉。古代用酒泉玉制成酒杯,有“夜光杯”之称,而实际上酒泉玉并不透明,月光绝对不可能透过玉杯,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

  四为蓝田玉。因产于陕西蓝田而得名,其性质与南方玉基本相似,是一种变质岩中的蛇纹岩玉,是微量的大理石和多数蛇纹石的聚合体,其色彩以菜绿、黄白、灰为主。目前,蓝田玉常用来制作供石欣赏,也有少量的饰品流传。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