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器中的人物造型

玉器中的人物造型及图纹发展到明清是极盛时期。虽然经科学发掘出土的资料不多,但宫廷旧藏和民间传世品却蔚为大观。这个时期人物雕像的制作数量,大大地超过了以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清玉器中的人物造型

 

  玉器中的人物造型及图纹发展到明清是极盛时期。虽然经科学发掘出土的资料不多,但宫廷旧藏和民间传世品却蔚为大观。这个时期人物雕像的制作数量,大大地超过了以往。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技巧越来越娴熟,工艺也越来越精细。在对人物的塑造上,多与当时盛行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社会风尚紧密结合。福禄寿三星应运而生,一些玉佛象、玉观音、玉罗汉也不断出现,不过更多的还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明代圆雕童子,其身体肥胖,仅穿一花布肚兜,并作曲腿爬伏状。双手持一莲茎,茎上端宽大的花叶则顺势搭在背上,从而使得造型浑然一体,宛如天成。此外童子的头部刻划得更为生动,那对称的双髻,圆圆的脸形以及小眉、小眼、小嘴、突起的蒜头鼻和那满脸稚气的笑容,不但惹人喜爱,而且还透露出事种天生的福相。这就是作品隐寓的“连生贵子”的美好含义。清代人物作品,继续沿袭了这种富有吉祥寓意的图纹和造型艺术。

 

  有人认为,明清时代的工艺美术繁琐堆砌,格调低下,流于俗气和匠气,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不能使人得到美的陶治和享受。实际上,对这种所谓的俗气和匠气,决不能一概而论。它同样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美学思想,也可以说是比较直接地表现出了民间工艺中的某些淳朴自然的审美情趣。而且正是由于这种审美意识的参与和影响,这种大胆地将民俗风尚融于玉雕艺术之中的创作手法,才使历来被统治者推崇垄断的珍贵玉器,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冲破了旧框框,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并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欢和承认,促进了明清玉器业的发展。甚至就连宫廷玉器的制作也不得不吸收摄取这带有泥土芳香的气息,以焕发玉雕艺术的青春活力,从而形成自己真实细腻、俗而艳丽的时代风格。

 

  总之,玉器中的人物造型与图纹,由于其材料小,不易表现,所以远不如其他质地的雕塑品那样浑厚而有气势,然而它却又常以小巧精美而取胜。如果注意积累各种有关资料,认真加以分析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各个时期的风俗习尚,同时按照时代顺序,排比探寻一下各时期人物造型的特点,找出规律,对我们的鉴定也是很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