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的二里头文化玉器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夏代?尽管国外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但中国学者几乎一致肯定它的存在。由于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不仅明确进入了早期青铜文明,而且其碳十四测年、分布的地理位置都与文献记载中夏的时空特征吻合,因此便成为了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而二里头遗址也被视为夏王朝的都城所在。

      二里头文化玉器上承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制作与使用高峰期的余脉,下启青铜时代商周玉文化的序幕,不仅汇集糅合了众多史前文化玉器的因素,吸纳融汇了不同的制玉传统,而且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

      目前已知二里头文化玉器有柄形器、璧戚、刀、琮、璧、圭、牙璋、戈、戚、铲、锛、凿、镞、纺轮、圆箍形饰、环、璜、笄、坠饰、管、铃舌等20余种。其中,龙山时代即已出现的牙璋,到二里头文化时期形制进一步演变,尤其阑部扉牙由“对称多尖式”演变为更复杂的形式。考古学家郑光曾将二里头牙璋的扉牙装饰称为“张嘴的兽头形饰”。邓聪则认为张嘴兽头形饰的兽就是龙,因而简称装饰有此类扉牙的牙璋为“龙牙璋”。1980年二里头遗址三号墓出土两件牙璋,均属“龙牙璋”。其中一件形体宽大,是目前所知二里头文化牙璋中体形最大的一件。另一件形制与之相近但形体略小。两件牙璋造型规整,青灰色的器身表面涂上朱砂,呈现出朱红色,应蕴涵着特殊的礼仪过程和意义。

      作为二里头文化玉器中很具代表性的器形之一,“龙牙璋”曾以强者姿态,对周边地区形成强力的辐射与影响。河南新郑望京楼、四川广汉三星堆及越南Xom Ren等遗址出土的牙璋,与它一脉相承,显示出二里头文化牙璋及牙璋埋葬制度非同凡响的影响力。这种既能吸纳融合,又能强力扩散的气度和能量,充分彰显了二里头文化在同时期无与争锋的强者与核心地位。事实上,自此以后直至春秋早期,中原地区一直在中华玉文化风格趋同化浪潮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波澜壮阔的深刻变革,逐渐由原先满天星斗、力量大致均衡的多个区域文化集团,走向中原文化独领风骚的时代。作为这一时期最活跃的文化因子之一,玉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一社会变革、走进新时代的晴雨表。无论器型发展中“万邦玉帛”式的多元汇聚,戈、刀、钺、牙璋等片状玉礼化兵器的成熟规整,还是玉舌铜铃、嵌绿松石铜牌饰等青铜与玉两种“战略”资源的自觉结合,二里头文化玉器都牢牢把握着新时代的脉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