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玉器再上高峰中西杂糅气象万千

唐代疆域辽阔,国强民富,是中国玉文化史上的又一高峰期。“丝绸之路”的通畅,不仅保障了充裕的玉料供应,而且还增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的交往,文化上的包容和自信,使得唐代玉器在造型与纹饰方面,洋溢着浓郁的外来趣味和昂扬轻快的创新之风。

      唐代疆域辽阔,国强民富,是中国玉文化史上的又一高峰期。“丝绸之路”的通畅,不仅保障了充裕的玉料供应,而且还增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的交往,文化上的包容和自信,使得唐代玉器在造型与纹饰方面,洋溢着浓郁的外来趣味和昂扬轻快的创新之风。

      唐代玉器所用玉料,以来自和阗的闪石玉(软玉)最受青睐,同时也大量使用玛瑙、水晶、绿松石、汉白玉等美石类玉料,以及仿玉琉璃。从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多副玉带的墨书题记来看,当时将包括和田玉在内的闪石玉,分为白玉、更白玉、斑玉、深斑玉、骨咄玉等种类,其中的“骨咄玉”玉带,据考证,是中亚骨咄国采用本国出产玉料制琢而成。

      唐代的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进一步退化,以实用为目的、以装饰为主流、以写实为表现手法的生活化、世俗化气息,浓郁而强烈。玉器中既有为数不少直接来自西域的舶来品,也有大量本土碾琢的新颖品种,形成了器型纹饰既广且繁、中西杂糅、气象万千的独特风格。其中,碾琢胡人伎乐、狮兽纹饰的玉带板,具有西域风格的八曲玉杯(也称海棠杯)、兽首玛瑙杯,碾琢海棠鸳鸯等花鸟图案的玉梳背、玉簪花等,特别引人注目。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羊脂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造型奇特,杯壁薄且作海棠花式八曲处理,腹部碾琢繁缛的阴线忍冬纹,似凸实凹。西方学者多认为此杯是西亚萨珊波斯制品,海棠花式的八曲造型显然仿自波斯银器,但繁密的卷叶忍冬纹,却是南北朝以来地道的中国本土化的装饰纹样。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