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有没有文化:算不算艺术

说到‘寿山石算不算艺术?’,就目前市场的大气候而言,绝大部分业内人士日常谈论的内容是以石为主,以炫耀名石为荣,强调石材的重要性,形成所谓卖身(材料)不卖艺的风气,不知不觉偏离了艺术大方向。另一方面,业内也有不少人士将雅视为艺术,并大致上把寿山石分为粗劣,匠气及典雅三种层次。

      众所周知,文化是离不开文字的传承,也就是离不开文人的歌颂。事实上,寿山石真正的崛起,严格来说,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相关的考究文献并不多见,起因是采用前人说法‘一两田黄三两金’及‘清朝皇帝御用’,作为推广之道并取得初步成效,然后加上其他因素,比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以及独一无二,无可模仿等特质。近年来才逐渐导致越来越多学术权威的重视,包括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人民大学在内的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造就了一扇扇文化大门为之而开的趋势。所以只要寿山石业者肯面对现实,继续努力,集中发挥专业精神,认识到本身文化底藴的不足,勇于放下身段,礼贤下士,借助各方文人学者之手,散播各式各样的文化种子;毫无疑问,将很快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局面,为寿山石文化历史树立新的里程碑。

      说到‘寿山石算不算艺术?’,就目前市场的大气候而言,绝大部分业内人士日常谈论的内容是以石为主,以炫耀名石为荣,强调石材的重要性,形成所谓卖身(材料)不卖艺的风气,不知不觉偏离了艺术大方向。另一方面,业内也有不少人士将雅视为艺术,并大致上把寿山石分为粗劣,匠气及典雅三种层次。无可否认,典雅经常是艺术品的形容词,然而更加常见的是典雅几乎是所有上等工艺品的代名词。工艺品在笔者眼中是一种工多艺少的作品,注重突出个中的精致手艺,讲究完美的造型和典雅的效果;其完成过程基本上是一种有法可依有迹可寻的工作。反过来看,艺术却是一种创作而非工作,其上乘者通常无迹可寻,无法可依的创作;而创作必须有创意,创意是艺术必备的先决条件。所谓创意者是从人的脑袋里衍生出来,是设计上与众不同的各种出色演绎,往往具震撼性,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经常发人深省,令人有所联想,甚至跨越时空,起到恒久的警世和传世作用。

      只要简单地在寿山石工艺品及艺术品之间稍作比较,不难看出,前者是一种直接视觉,主要看外表,强调亮丽石材,其最高层次是典雅;而后者则介乎视觉与感觉,重要的是其内涵,不大在乎石材有多好,而最高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创意。如果根据以上情况对号入座的话,无可否认,当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业者依然在追求工艺品,只有少数人寻求艺术品。原因何在呢?因为只有绝少数人明白两者之间的分别。

      因此笔者的结论是,寿山石的潜力及定位,无论是文化层次或艺术成份,均处于起歩阶段,来日方长;其未来前景的发展空间,从福州小圈子,到中华大圈子,再到国际超大圈子,虽说漫漫长路,任重道远,却是海濶天空,无远弗届。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