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淘玉梦:是坚守还是放手

      无望是沙土飞扬遮天蔽日,渴望是采玉人熬红的眼睛。如果你去传说中的白玉河——和田地区洛浦县玉龙喀什河,你会发现除了忙碌的采玉人,没有任何生命的绿色,古老的河床已经被开膛破肚,五六米厚的沙土下面沉积的卵石层已经被挖掘机翻起又铲出,直到最底一层沙土。在河边也总能看到一些玉石店的老板四处转悠,不远处几位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挖玉的景象,填充着他们充满想象的心情

      这条河在当地人心中曾经流淌着财富。和田玉采掘历史源远流长,传统的采玉方式是自然温和的,无外乎拣玉捞玉,顶多给地松松土。都说红颜薄命,自从十年前籽料收藏不断升温,大型机械开进河道,这些在地下沉睡亿万年的玉石籽料被大肆开采,玉龙喀什河两岸几百米内都被挖了个底朝天,河道两岸植被早已被破坏,而经过杀鸡取卵般的采掘后,和田玉的故园已经无籽料可挖。

      正是和田玉火箭般的升值速度让采玉者的人生和一颗颗玉石紧紧联系在一起。捡玉暴富的故事激励着很多人一夜暴富的发财梦。。因为玉石资源已经枯竭,挖玉石无异于大海捞针,真正能挖到玉石的只是少数。

      挖玉其实是在赌博,机械挖掘中奖率比徒手高些,虽然养护成本很高,但玉石价格更高,在坚守与放手之间纠结的采玉人不在少数。甚至老人、女人们也都加入高强度的体力劳作,没有机械设备,只能锹铲水冲。大多数挖玉人顶着严寒在枯水期的时候风餐露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挖掘机的轰鸣和滚滚沙土中坚持着美丽的淘玉梦,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坑道坍塌的危险,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结果往往一无所获,亏损是家常便饭,血本无归的也是欲哭无泪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