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玺颜色过艳需警惕

      碧玺,素有“彩宝至尊”、“落入人间的彩虹”之称,但如今很多古玩市场里那些颜色艳丽的碧玺,靠谱吗?以下是不法商家对碧玺常动的小手脚。

      手段一:染色处理。把浅色的碧玺染成深色,或者把无色的染成有色的。

      辨别法:肉眼,或用十倍放大镜观察,碧玺裂隙中有染色剂沉淀。

      手段二:热处理。把深色的处理成浅色的,比如把绿色碧玺处理成浅蓝绿色,达到俗称“帕拉伊巴”的标准,以卖高价。

      辨别法:用十倍放大镜观察原来的气液包裹体,热处理过的碧玺一般可以看到包裹体边缘有放射状须状纹。另外,多色和双色碧玺颜色过渡的地方会出现类似于波浪的纹路。

      手段三:扩散处理。这是最新的作伪手段,最早出现在非洲产的碧玺中,多是把浅蓝色的表面扩散成深蓝色。

      辨别法:碧玺中会有受热不均匀时产生的炸裂,将碧玺放入水中,可以看到边缘的颜色比中间深。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