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翡翠的“新”与“老”

是收藏“新”翡翠,还是收藏“老”翡翠,这是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在实际收藏中,一些收藏者陷入了这样的收藏误区,他们“非老不收”,认为“老”翡翠更有收藏价值。于是,不明就里的收藏者也人云亦云,觉得“老”翡翠十分神秘。

      是收藏“新”翡翠,还是收藏“老”翡翠,这是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在实际收藏中,一些收藏者陷入了这样的收藏误区,他们“非老不收”,认为“老”翡翠更有收藏价值。于是,不明就里的收藏者也人云亦云,觉得“老”翡翠十分神秘。

      实际上,由于早期开采条件的限制(完全人工开采),翡翠产量很低。开采时,只要是绿色的,不管质地如何,颜色是鲜艳还是暗淡,都会被加工成成品。因此,老工翡翠虽然有精品,但数量很少。另一方面,翡翠属于私人化的收藏品,具有家庭的传承性,被收藏后很少会流通到市场上。

      从专业收藏的角度看,有一种老翠是真正值得收藏的,它就是行家所说的老种。翡翠行里说“老”的东西好,实际上指的就是老种翡翠。

      种是翡翠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所谓种,就是翡翠颗粒的结晶细腻与透明程度,结晶越细,透明度越高,种分就越老;结晶越粗,透明度越低,种分越新。因此,新种翡翠、老种翡翠,是指翡翠本身质地的区别。

      老种翡翠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新种翡翠,也就是说,种分细腻、透明度高的翡翠价格要远高于种分粗糙、透明度差的翡翠,这一价格的差别是由翡翠本身的材质决定。

      有一点收藏者需要注意,现在许多商家故意混淆视听,把颜色暗淡的翡翠说成是“老种”,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收藏者不要受其误导。

      翡翠里面还有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那就是新坑、老坑与新坑种、老坑种。翡翠像许多自然矿物一样,有原生矿和次生矿。翡翠的次生矿,也就是经过河水等自然力搬运的翡翠矿物,其表现为水石或水翻砂石,通常称之为老坑(也称老厂)。翡翠的原生矿则称之为新坑(也称新厂)。

      老坑的次生矿翡翠常有优质翡翠出产,这些优质翡翠有外皮,质地细腻,结晶颗粒小,水头足(透明度好),比重较沉。因此被冠之以老坑种。

      新坑的原生矿相对来说质地一般的居多,它们没有外皮,质地较为粗糙,结晶颗粒大,水分差(指透明度差),比重也略轻。被称之为新坑种。

      实际上,原生矿(新坑)也有优质翡翠出现,与次生矿优质翡翠(老坑)区别不大,也称之为老坑种。由于老坑目前几乎没有产出,所以市场上新出现的老坑种很多也来自新坑。还有一种半山半水石,质地和种分也是介于新坑种和老坑种之间,成为新老种。

      所以说,老坑与新坑是地理以及地矿分布状态的概念,而新坑种与老坑种是翡翠品质的概念。只要是优质的、透明度高、结晶细腻的翡翠,就是老坑种翡翠。老坑种与老种的概念是一致的。老坑种翡翠也是收藏者最应该关注的。

      特别有必要提醒收藏者的是,1995年到现在的这十几年是翡翠原料产出数量最大的时期,因此,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好料,可以说收藏者一定要明白大家目前面对的收藏背景,可以说,现在收藏翡翠可谓正当其时。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