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石文化年鉴史概述
2014-10-10 18:32:12 来源:南通书画网 已浏览次
迄今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也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玉石文化玉质工具时期 。我国的玉石文化由于伴随着玉器的出土不断丰富,那个时期的古人对玉石文化与石的概念不是很清晰,通过在漫长的对玉与石工具的制作与运用的过程中,才逐渐知道了它们的差别。直到进入新石器时期后,人类对玉有了明确的认识,于是放弃了用玉制作劳动工具,开始被它温润细腻的质地所吸引,并用它来制作佩戴饰品、祭祀制品、随葬物品等。玉已然成为了十分珍贵的物品。
玉最早被用作佩戴的饰品是在兴隆洼玉石文化(迄今8000年)时期。古墓中出土的一对白色的玉玦,显然古人已经发现了玉的美丽。通过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玉石制品还有:玉环、玉管、玉珠等佩饰。这表明玉器最初是从佩饰玉器开始的,并在皇室贵族的生活中流行,于是玉象征着权力、地位、财富的意义逐渐形成。
距今6000年的辽宁-内蒙古红山文化,出土了大量蛇纹石质和透闪石质的玉器,除了有上述的佩饰以外,还出现玉龙、玉兽等动物玉器和圆形玉器。著名的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其中玉猪龙玉器又是龙形玉器的典型代表。这表明史前中华民族就开始崇敬龙,信奉龙了。
随着商代青铜器冶炼技术的日渐成熟,逐渐替代了砍斫玉器的使用,使玉器有了更广泛的用途,如礼器、仪仗,装饰品、艺术品等。在加工、琢磨、钻孔、抛光等雕琢玉器的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制作出的饰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无论是数量上、工艺上、还是玉质上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在孔子等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将大自然赋予玉本身温润细腻的物理性质比作君子的德行操守,具有“仁、义、礼、智、信、忠、乐、天、地、德、道”的美好品质。还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典故。于是各种玉佩成为了流行的饰品,有“龙、虎、凤等”特征的图案,造型优美,极具民族特色。
汉代玉器的广泛运用是随张骞出使西域以来而兴起。那时交通大规模开通,采运玉石原料更为便利,新疆和田玉源源流入中原。此期玉材选料更精细,琢玉工艺更高超,特别是白玉,深受玉雕大师的推崇。而葬玉是汉代玉器中极富特色的一类,如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堪称葬玉精品。可见,汉代玉器在战国制玉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玉器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融入了达官贵人的衣食住行中。如玉坠、玉佩、玉碗、玉盏、玉杯、玉质的桌案、花瓶等各类装饰物。而琢玉的技术和手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不仅吸收了传统的浮雕、圆雕和镂雕等技法,而且结合了当时先进的绘画、雕塑方面的表现手法,琢磨出很多玉器珍品。如明朝著名的玉雕大师陆子冈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人物,他雕刻的合卺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作品无疑是明代玉器的佳作珍宝。清朝时期的乾隆与慈禧对玉的崇爱更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于中国玉器的蓬勃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如著名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子”就是由乾隆亲自督造并配诗的。那时常用的玉材主要来源于新疆的和田玉,另外还有玛瑙、绿松石等。到了清朝晚期,慈禧对翡翠晶莹的质地,娇艳的绿色的喜爱程度是空前绝后的,除了她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之多外,还有用膳时用的玉碗、玉筷、玉勺、玉盘,也都是由玉石制作而成的玉石文化。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