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文房清供中的翘楚

      印章,又称印。起初,印章代表相互间的诚信,用于商业来往,发展到后来,就成了人的凭信器物,成了社会部门诚信权威标志。

      印学界认为,中国最早的印章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三代无印”的说法。据考证,到汉代,印章开始成为文房清供为文人所玩赏,后来变成了书法绘画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内容。

      印章的材质有很多种,有金属类,如金、银、铜等金属印;有各类玉印、琥珀印、玛瑙印、珊瑚印、碧玺印;各种牙角印,陶瓷印,竹木印,各种瓜蒂果核印,庞大的各类石印,其中的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鸡血石、巴林石,更为广大藏家所倾心和拥有。

      文人玩赏的各类印章种类比较丰富,但大多是各种石材刻制的印章,传统的印章,多取材寿山石、昌化石和青田石,其中高档印章所选用的印石为寿山中田黄、白芙蓉、艾叶绿,昌化石的大红鸡血石,青田石中的封门青(冻)。

      赏玩印章,首先要辨析石材,要掌握相关知识,如收藏寿山石印,就要对寿山石的种类、石性、存世量、产地等有个大概的认识,这样才能进行相关的收藏,按传统的鉴石标准,有“六德三贱”之说法,“六德”是细、洁、温、润、凝、艳,“三贱”为粗、松、脆。最初评判田黄石的标准,现在也可应用于其它印石的石质,因此,收藏石印就要多看多上手,观察印石的色、花纹,感受印石的燥润,硬度、粗细、轻重,掌握它们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这样,一石在手,就能鉴别其优劣。

      需要注意的是,收藏者要平和与冷静,避免浮躁心态。现在的收藏大环境比较浮躁,有一些人专爱炒作,包括一些专家,为一些收藏价值不高的东西摇旗呐喊,大肆鼓动,许多收藏人不明就里,就会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

      收藏人的收获,除了收到古玩精品,还在于收藏美丽的心情,切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