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定:造假古玉的特征

      造假古玉的特征:只有前述之罐子玉,虽与玉极相似,仔细察之,均有气眼。且比真玉则微有蜷脚,久远不润,且脆甚。石之充玉者,骤视之颇相似。但均不温润,且亮光多强,多不透明,硬度多低于玉。

      与真玉磨擦,玉无变化,而石即起条纹。虽长期盘擦,亦不显进步。观玩日久者,一见即分别可也。玉器之改造者,均不合尺度。盖古玉器大小、厚薄、花纹式样,均有定制。如磨截原有之一部份,虽由形状上不能知其真伪,但一察其大小、厚薄、花纹式样,必有与原器不符者。凡器物完全,而尺度不符者,均改造之器也。玉器之补整者,声音黯哑。盖玉音清脆,其残器之补整者痕迹无论若何泯灭,但一敲其声音必沉闷黯晚。故闻音即可, 断定其为补整与否也。

      出土旧玉器,应以有土咬、土锈各种斑痕为原则。无之,则定为伪。然有之,亦不定为真。盖土咬、土锈各种斑痕,均可以人力为也。有谓有土咬痕者,即为真器,然人力不可埋之地下受土咬欤?有谓真器土锈有一种馨香土味,伪者绝无,斯据。岂知作伪者,将玉器埋藏北京城内地下,固无好味。然埋藏在乡间纯洁黄土内,亦能无馨香土味耶? 且各种斑痕均可人为。人为者抑且胜于真器也。即如玉之有血沁者,系尸身之血沁入珣葬玉器之内。然机会不易巧合,如尸身下之玉,遇年富力强血液充足之尸,沁血尚易。反之,年老枯朽,若玉在尸上,沁血亦不可能,绝不如用人将玉烧热,插入活猫犬之腹,其所受血沁为易成也。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