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翡翠雕刻题材:踏雪寻梅
2014-07-22 15:21:14 来源:中华玉网 已浏览次
踏雪寻梅,来源于唐代诗人孟浩然巧拒官位、归隐山林终身读书的故事。
孟浩然少年好学,酷爱梅花,常冒雪骑驴寻梅。四十岁时,游学长安,考进士不中。一次王维私邀其入内署做客,正巧唐玄宗前来探访王维,情急之下,孟浩然藏匿床下,王维则以实情相告。唐玄宗早已耳闻孟浩然才华出众,便诏其出来诵诗一首,希冀其能一展才华,为朝廷做官。但孟浩然诵诗时,却巧用诗句表达自己并无求仕之心。唐玄宗爱其才能,更被其人品和诗词所打动,只好由他而去。自此,孟浩然淡泊名利、寄怀于山水间。
唐代张谓有咏梅佳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隆冬季节,絮雪轻埋,大地疏离,仿佛只有黑白两色,唯梅花静立在那,迎风雪而孑然开放,斗雪凌霜、淡雅圣洁。梅花与傲霜凌雪紧密相连,由此梅花作为君子修身立德处世待物的参照,从中感悟出人生哲理与行为准则,于是,踏雪寻梅,成为寻找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支撑,演绎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踏雪寻梅,表现了文人的傲骨气节、大隐隐于林。
踏雪寻梅题材多用墨翠及带雪花棉的翡翠雕刻,仕女、梅花、雪花构成整个画面的主题,大惑的是踏雪寻梅的主角如何变身为仕女,茫然不得其解,之前写一文《是谁在踏雪寻梅》即有感于此。常见的踏雪寻梅雕刻图案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相较“踏花归去马蹄香”,用数只蝴蝶飞逐马蹄的画面表现,意境何等的贴切达意,顿觉踏雪寻梅意味寡然,创新与突破应该指的就是此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