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青金石潜力巨大无泡沫

在《石雅》上记载:“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自古以来就受到包括古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的青睐,被誉为财富的象征,并且被皇帝重视。2014北京春季珠宝展上,满琳琅青金石专卖店总经理周振军,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谈到,青金石的重要产地阿富汗已经在严格限制青金石的开采与出口,这与国内日渐旺盛的消费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因此青金石的升值潜力非常看好。事实上青金石的国际认可度一直高于国内,在国内青金石尚处于刚开始起步的上升阶段,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泡沫”的问题。再加上我国的玉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穆槿)在《石雅》上记载:“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自古以来就受到包括古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的青睐,被誉为财富的象征,并且被皇帝重视。2014北京春季珠宝展上,满琳琅青金石专卖店总经理周振军,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谈到,青金石的重要产地阿富汗已经在严格限制青金石的开采与出口,这与国内日渐旺盛的消费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因此青金石的升值潜力非常看好。事实上青金石的国际认可度一直高于国内,在国内青金石尚处于刚开始起步的上升阶段,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泡沫”的问题。再加上我国的玉石雕刻行业工艺精湛,许多阿富汗的原料经过中国加工后被销往美国、欧洲等国际珠宝市场,可以预料到青金石的前景必将越来越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金石手镯 满琳琅青金供图


  价格飙升:开采受限,市场巨大


  中国文物网:据我所知,近两年青金石价格飞速增长,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周振军:青金石的价格确实是飞涨,用“飙升”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从2012年国内逐渐开始引进青金石,当时大家度青金石没有太多的认识,市场价格非常低廉,一些商家就是在那时开始囤货的。青金石最近价格上涨因素有三:


  第一,开采受限。青金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石头,早在6000年前就已经被中亚国家开采和利用,几千年的开采,好的矿已经挖得差不多了。深入了解青金石的藏友可能会知道,青金石同翡翠一样也分新矿和老矿,老矿品质好,但是已经基本上挖不出青金石了,虽然有新矿被发现,但是当地政府对新矿的开采制定了诸多限制。这也就从源头上将青金石的价格提升了上去,从2006年到现在,源头的价格已经翻了2倍有余。


  第二,出口监管变严格。我国的青金石大部分是从阿富汗进口的,青金石是阿富汗的国石,当地政府对它很重视。以前阿富汗常年战乱,政府没有办法顾及青金石的出口情况。但是现在阿富汗国内局势转好,青金石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也受到了政府的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这就导致价格和出口数量的降低。


  第三,中国市场巨大。中国人口众多,一旦市场开始了解青金石、接受青金石,它所产生的购买力是非常惊人的。而且消费者都追求“无金无白”,无金无白的青金石产量本身就小,属于稀缺型资源,物以稀为贵,其价格被拉开也就自然而然的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金石吊坠 满琳琅青金供图


  没有泡沫:高端产品上升空间较大


  中国文物网:青金石价格如此“飙升势”的增长,会不会产生泡沫,未来青金石的上升势头会不会有所减缓?


  周振军:青金石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原料被监管得越来越严,购买者人群却在不断壮大,这些因素都使得青金石的潜力巨大。青金石本身的文化底蕴深厚,制作成的首饰更是十分漂亮,这些都保证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不会是昙花一现。优质的青金石资源非常稀缺,用千里挑一也不足以形容。所以高端青金石的价格会持续上涨,不会跌落。对于中低档青金石,阿富汗的产量比较大,它的价格虽然会有所上升,但是上升的趋势不是很大。


  潜力巨大:国际知名度高,国内刚起步


  中国文物网:青金石的认可度在国内高,还是国际上高?


  周振军:青金石在国际上一直比较有市场。我国玉雕历史悠久,很多人都知道南方地区玉雕技艺尤为精湛,其实南方的这些加工厂不仅仅加工玉器,也在做青金石的加工。2012年以前,有一批加工厂一直在做青金石的加工生意,都是出口欧美的订单。卡帝亚品牌的好几款经典的收藏级别产品,用的都是青金石。还有不少名表,也用青金石装饰表盘。可见青金石在国外的市场上还是很有知名度的。这一点与国内情况不同,之前国内消费者甚至没听说过青金石这个概念。近几年国内对珠宝类的消费呈现百花齐放的事态,一些国际上的流行产品也逐渐被老百姓所了解和接受,青金石这种有“圣洁之蓝”美誉的宝石,一旦走进人们的视线,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它的潜力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木槿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