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的两大产地和六大产区
据传,南红玛瑙在清代乾隆年间曾一度绝矿,直到2009年,四川凉山新矿被发现,这才让南红玛瑙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目前市面上的南红主要产地为云南保山老矿和四川凉山新矿。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穆槿)南红玛瑙一词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至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没有流行起来。南红玛瑙不仅仅在我国云南保山有出产,现在业界对四川凉山所产的玛瑙也称为南红。那么为什么偏偏以“南红”将之命名呢?对此问题,经营南红生意近十年的左玛南红总经理陈在兵在接受采访时给予解答,“云南保山的南红最早被发掘和认识,也最先被皇宫贵族所喜爱。保山矿脉是清朝皇家专属的南红产地,专供皇室开采。其他产地的南红矿质,没有云南保山产出的地位尊贵,所以业界统称云南四川此类玛瑙为‘南红’。”
左玛南红总经理陈在兵
南红玛瑙的历史
南红玛瑙是我国独有的玛瑙品种,产自我国西南部地区,以润泽浑厚的红色而著称。它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距今3000年,南红玛瑙就有曾被古金沙国制作成贝币用于日常生活,堪称当前存世最早的南红制品--南红贝币。“现在还被保存在成都古金沙博物馆,可以去看看。”陈在兵谈到。
南红玛瑙具有难得的、天然形成的艳丽红色,自古以来就受到多方人士的宠爱,佛教七宝中的“赤珠”指的就是南红玛瑙;藏区人民将南红作为深海红珊瑚的替代品,在甘孜州东谷寺藏元代经卷中,将南红玛瑙喻为“天龙八部中厉鬼之血”,佩戴它可以避“龙难”;而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清代南红凤首杯”和“红白鱼花插”则显示出皇家帝王对南红玛瑙的偏爱。
《徐霞客游记》中也有对南红玛瑙的记载:“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晶莹紧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滇游日记十一》)
云南保山产区及特点
据传,南红玛瑙在清代乾隆年间曾一度绝矿,直到2009年,四川凉山新矿被发现,这才让南红玛瑙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目前市面上的南红主要产地为云南保山老矿和四川凉山新矿。
保山的南红玛瑙矿脉属于沉积岩,呈现层状分布,离地表较近,虽然储量不少,但是在几千年的地壳运动和侵蚀风化过程当中,产生了不少断裂,有些甚至变成碎渣。这也造成了保山料多绺裂的现象。“保山料的绺裂比较严重,雕刻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保山料的雕件很难得。”陈在兵谈到目前正有行内人士联合艺术院校,研究攻克保山料多绺裂的雕刻技术,这项技术一旦得到突破,南红的市场价格将会更高。
云南保山南红有两个主产区--杨柳乡和东山。杨柳乡就是《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南红产地,这也让人们曾一度产生了误解,认为杨柳乡是保山南红的唯一产区。其实不然,保山四面环山,所有的环山上都有南红产出,以杨柳乡和东山为多。杨柳乡在保山西面,所出南红料多夹杂在玄武岩中,品质较好,色艳而完整。
东山顾名思义,位处保山之东,包含了几个乡镇的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坑口。东山所出的南红料是在泥土里,但是又不像川料呈椭球状。与杨柳料相比较,东山料裂比较多,完整度不高。
左玛南红的南红雕件
四川凉山产区及特点
四川凉山有四个主要产区:九口、乌坡又称为庆恒乡、瓦西、联合又称为洛莫依达乡。
九口位于美姑县西南。该坑口出产的南红是凉山料品质最高的,且容易出“大料”(大块料)。具有完整度高、少绺裂、颜色鲜艳、质地油润等特点。
乌坡是2011年上半年开始挖掘的新坑,因此较少有外地人涉足,位于昭觉县境东北部。出产的南红比九口料稍差,颜色均一,且多为纯正的艳红,有较大的材料出品,但完整度较低。
瓦西坑口的开采条件较差,位于美姑县东部。出产的南红颜色均一性较差,重量较小,鲜有500克以上的原石出现。
联合位于美姑县境南部。坑口在地表或靠近地表的浅层,比较容易开采,也因此发现得比较早,但是出产的南红两极分化严重,好的极好,差的极差。联合料通透性较好,用行话叫“水头比较大”,顶级的联合料也被用来冒充保山料。“大家都知道戒面都是用最顶级的料子做的,以戒面来说,市面上70%的戒面是用联合料制作的,30%的戒面是由杨柳料制作的,但是联合料比杨柳料价格相差很多,二者相差10-20倍。”陈在兵提醒消费者注意,“联合料水头足,保山料厚重、胶质感强。”
存疑的甘肃迭部南红
有记载称,甘肃迭部的南红品质极好,颜色通常在橘红色和大红色之间,密度也高并且少有雾状结构,但是产量不多,因此并没有被大众所知。
“甘肃的南红我没有亲眼见过。”陈在兵表示,他对甘肃迭部出产南红的说法并没有亲自证实过,“我知道的消息是有人在甘肃开矿,已经挖了几十米了,也没有挖出来具有商品价值的料来。市面上基本看不到甘肃的南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