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龙冲牙

《礼记·玉藻》中,记古人佩戴弯月状呈尖形玉器一事,它好像在说这酷似野猪牙的饰品,当时或以前的大众不单纯是为了追求身心美感而悦己悦人,还具备着钻孔解绳结等日常工具的效能,估计在旧、新石器时代冲牙的使用率很高,自然被珍惜的程度也不会低的了。
北京北大资源学院文物系主任、教授李彦君先生的《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玉器卷》有“玉冲牙”一章云:“玉冲牙流行于商周战国,汉代以后衰落。战国和汉代,玉冲牙制作最为精美,通常两面琢有纹饰,外部附加镂雕纹饰,常以卷云纹、龙、凤、虎纹作题材,……宽的一端常琢成龙头形、虎头形,并有缕雕纹饰,器形变化多端。有的整个冲牙为一个龙形,龙尾为牙尖。……冲牙宽部多有穿孔,在战国、汉代玉组佩当中,一般悬挂在组佩最下部,走起路来与其它玉佩撞击发出悦耳玎玲之声,是当时贵族士大夫常佩之玉……”从文中的叙述及所配发的图片分析,由于当时器物原材料的稀缺、穿饰范围等级化的严格限定,故制造工艺日趋繁复花样越来越精美的玉冲牙,已完全脱离了平民化,成为祭祀、地位、权利的象征了,以前的实用性就这一阶层来说,便失去了意义,也许是他们考虑到用这么贵重的东西去干粗俗的活太不应该了吧。但我想廉价的仍具备双重性的冲牙在战汉时期肯定也有,照推理应该是,普通老百姓没有戴金挂玉的资格,可把食肉动物类的门齿像虎牙狼牙等打孔穿绳后垂于项间,既作为漂亮的饰品,又让其原始的生活帮手的角色得以更普遍的回归,总不会受到朝廷干涉吧。尽管汉以后高古式的玉冲牙日趋式微,在许多图录与拍卖场上除了史前、夏商周、战汉以外的确不曾见它的踪影,我却很有运气能够在藏友窦兄全刚处,上手了清乾隆工仿玉冲牙的和田白玉小摆件。它整体为龙形,半弧状,直径9.5厘米,略粗的一端精雕龙首且有穿孔,尖细的一端收成龙尾,通体光素无纹饰,器物底部还分别刻出或大或小的两只蝉来相呼应。此器构思出尘,造型规整,工艺精湛,充分体现着琢玉大师在仿古过程中不乏创新的思想追求。
时移世易,玉冲牙的雏形并没有从人们的眼前消失,当下脖子里悬挂狼牙虎牙且引以自豪的青年就不少呵,原由虽已转化到避邪保平安层面上去了,但过去的梦痕能稍留到今天,这实在是我喜欢的一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