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田黄石辨真“六要”

近年来,随着福州寿山田黄石身价翻涨,假冒劣质田黄者不计其数,受骗上当的收藏者亦不在少数。虽然辨识寿山田黄石多半凭经验,很多经验只可意味难以言传,然而在充分了解寿山田黄石的生长过程,可知其特征多为后天环境中生成,是经过特殊的山、水、田“三昧真火”陶冶,因此若要辨真假至少需掌握察形、观色、看皮、寻丝、辨格、手感等“六要”。

一要察形。田黄石多呈卵形,即使雕饰薄意或圆雕也常保留原石浑圆的外形。寿山溪源头一带所出田黄石,因为在水中翻滚的距离较短而或有棱角,因地壳运动而裂开的田黄石也有棱有角。石农曾掘得一块棱角分明的田黄石,又在附近仔细寻找,果然发现了另两块游离的分体,分别雕刻后拼在一起是一颗卵形的大田黄石,成为寿山乡野的一段趣闻,因而石农常说:“田黄是活的,会跑”。

寿山田黄石表面十分光亮,据石农介绍,采掘出来时就很干净,即使粘有少许沙土,稍微一搓就掉干净了,真乃圣洁灵物。田黄石在胚胎时就受溪水磨练成形,又得泥土的滋润,表面自然光洁可人。

二要观色。田黄石以黄色居多,还有白色、红色、黑色、灰色等。无论那种颜色都带有黄味,这是寿山田黄石色泽共性。其色调较浓者称之为较“熟”或“老”,外浓而内淡者谓之没有“熟透”,多数大田黄石色泽由外至内色调渐淡。

田黄石色泽的最大特点是炉火纯青,毫无“火气”,焕发出一种温和柔丽的光彩,行家之所以一眼就能感觉是否是寿山田黄石,就是感觉石头有没有这种特别的光彩。

石农将色泽或质地不够好的田黄石进行人工煨烧,称之“煨红田黄石”,这种石头表面呈红橙色,通常有赭色格纹,里层仍多为黄色。寿山广应寺遗址出土的“寺坪田”,就是因为曾被火炙,所以石质微坚,多偏红赭色,古貌盎然。

田黄石按色泽可分为黄田、白田、红田、黑田、灰田和绿田石等。而根据色泽深浅又可分为黄金黄、枇杷黄、桔皮黄、蜜黄、鸡油黄、桂花黄、熟栗黄、肥皂黄、桐油黄等。

三要看皮。田黄石多挂石皮,有黄、白、黑等色,又有厚、薄、稀之分,偶尔有两重或三重皮。据石农介绍,寿山溪下坂白沙滩挖出的多为银裹金田黄石,埋在黄沙土中的田黄石多挂黄皮,而沉睡在黑泥土中者则“近墨者黑”,多挂黑皮,主要出于寿山溪中坂水田的底下。石皮不透明,与肌理色界明显。

因为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假皮常见,或用石粉胶着,或染色,或以树脂造假,劣迹明显者自然难以骗人,乱真者用放大镜观察自能释惑。熟山其他石种也时有石皮,但质地与色泽不同,易于区别。古人对石皮不重视,甚至认为是杂质,所以旧品少见石皮。现在田黄石价值昂贵,艺人或利用石皮装饰,或有意留皮以证明其真实的高贵身份。

田黄石石皮色泽可分为黄皮、银裹金、金裹银、乌鸦皮、蛤蟆皮(也称稀皮)等。

四要寻丝。萝卜去皮后可见许多编织如网的细小丝纹,寿山田黄石肌理隐现的丝纹与其相似,故称之萝卜丝。田黄石萝卜丝分布或疏或密,或多或少,以弯曲、细密、均匀为好。行家辨别田黄石时通常以萝卜丝纹为准,有则可能是田黄石,无则不是田黄石。

田黄冻石罕见,萝卜丝少,甚至看不见丝纹,这就要从质地、手感等方面进行辨别。如果因为没有丝纹而错断了田黄冻石,那就犯了“极左”的大错了。

萝卜丝纹生于田黄石体内,无法造假。寿山荔枝洞与高山石也时有丝纹,以此类石染色造假的田黄石丝纹较粗,不够细密,且人为染色总有火气,识别不难。据福州是雕刻总厂的专家说,曾经见过一枚称之寿山田黄石的方章,通灵艳丽有余,温润沉稳不足,丝纹粗大,显然是荔枝洞石。近年以有丝纹的寿山石煮色,再以化学药剂侵蚀成石皮,雕饰浮雕或薄意,署早年大家之名,还有生动的流传故事,其形制多较大,常现于北京。此种赝品色偏红,火气较重,皮质较松并泛绿意;现在人多以量大价廉的寿山外石造假,而且肌理隐现浑纹,与萝卜丝纹有些相似,所制之假田黄石方章旧品,印钮与底字的刻工都很讲究,易于鱼目混珠,常见于上海。若将此石置眼前平视观察,会发现表面有凹凸感,不似田黄石之平而有灵动之光,用放大镜还可看到石中有短小的黑针。

五要辨格。寿山石常有筋格,有人称之为“生命线”,有了生命线的寿山石才是活的,才会“生长”。寿山石在矿藏中受到地动影响出现裂纹,杂质随水渗入充填结实,形成的深色线纹称为“筋格”或“色格”,新出现的裂纹称之“裂格”或“白格”。田黄石的格纹是红色的,称“红筋”,如同“血管”一般。这是由于田地中的铁质元素沁入格纹所致,其他石材罕见同样的红筋。前人有“无格不成田”的生意话,无筋无格自然更好。用放大镜观察人工染色的红筋呈赭红色线,有火气,而且染色不能深入,易于识别。

六要手感。寿山田黄石质地温润细腻,富有灵性。温润似乎成为前人形容田黄石的特定用词,却令不少人费解,地质学者更有异议,润可说而温何解?老艺人会说,温润是一种感觉,一种味道。他石难以比拟,质美者细嫩通灵,可谓温润细结凝腻六德兼俱,把玩时滑不留手,把玩后有强烈的宝光,堪称“石中之王”。《观石录》有云: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可见田黄温润滑腻的程度,的确使人心情愉悦激荡。

温即中和,有老与熟的意思,饱经磨练的田黄石无论色泽与质地都比其他坑石更为老道成熟,凝腻沉稳。田黄石易于传热,抚玩后传至第二人手中往往会觉得被玩热了,感觉很温暖。有人握田黄石不久手心会出微汗,有一股细细的暖流沿手臂而上浑身舒畅,而握其他坑石则无此感觉。许多人将田黄石作为佩件随身携带,慈禧太后就将“同道堂”田黄石印玺藏于肚兜内,取出盖章时能化解冻结的印泥,传为佳话,此乃人石相融,石得人气而温矣。

任何玩物若过于光滑或粘手则抚玩无味,田黄石不冰不滑,以大拇指轻抚石表,如抚婴儿细嫩的肌肤,稍稍有些粘手,恰倒好处,有融入手中的感觉,手感极佳,愈摩愈温润,愈抚愈有韵,令人爱不释手。因此,行家鉴定田黄石时要反复抚摸,品味的就是有无这种特殊的手感。有人说闭着眼睛可以从几颗石中把田黄石摸出来,此语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手感是辨别田黄石的重要手段。(完)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