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器型

红山文化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区的先民们,创造的一种农耕文化,距离现在大约有五六千年,因为最早是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一座叫红山的山后面发现的,因而得名红山文化。红山玉器是红山文化最突出的标志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器型有动物形玉器、勾云形玉佩和其他装饰玉件等几类。红山文化玉器的出现,真实地传递了远在五六千年前,辽河流域各部落的生活习俗、图腾崇拜和艺术美感等脉络,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玉勾云形佩作为红山文化玉器中的重要器类,一般器体为扁平的长方形,中心镂空一弯勾,四角对称地向外呈卷勾状;在正面或两面琢磨出与器体轮廓走向一致的浅 凹槽,自发现以来就备受学界关注,围绕它所展开的讨论非常多,关于其造型创作理念的推测,大致可以归纳为动物说(包括龙、凤、鹰、鸟、鹿角与猪獠牙、饕餮等)、云气说、玫瑰花说和旋目神面说四种观点;关于其使用功能,则有帽饰、衣饰、神权与王权的象征物及通神的灵物等观点。这些对创型理念方面的研究,基本 上是“望图生义”,从造型的样式展开想象、联想和推测,尚未触及到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对使用功能的研究,则主要根据器物的出土位置,由于出土位置的不确定或不明确,在结论上就出现了分歧。

动物形玉器的数量最多,其形制绝大多数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形象的摹写,比如玉龟、玉鸮、玉鱼等,即使兽形玉、兽首三孔器和兽首玉璜等器物,也是在保留动物原型头部的基础上,依玦、三孔器、璜的总体形态进行的变体。仅一少部分是对动物进行抽象概括而制成的特殊形制,如带齿动物面纹玉饰,强调和夸大了动物的某一部分特征,通过“压地隐起”的手法,将其表现在扁平的玉佩上。

责任编辑:LXC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