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龙形玉佩对比(图)

龙作为中华民族崇拜信仰的动物图腾之一,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向来是高贵和神秘的象征。在《三国演义》中就有借用曹操之口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玉在古代文化中同样也是道德和高贵的象征,将玉和龙的结合琢磨产生的龙形玉佩也就成为玉器雕中最普遍的题材。在中国玉器史上,战国至西汉是一个工艺高峰。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以及铁器和砣机的使用带来了琢玉工艺革命,使玉器一改几千年来的古朴,而变得精雕细琢。
上世纪90年代于江苏徐州狮子山的西汉早期楚王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玉龙形佩,由于其玉质之莹润,造型之复杂,自面世以来便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推崇。
该龙佩通长18厘米、宽11.9厘米、厚0.5厘米,为和田白玉制成。当时的玉工娴熟地运用透雕和浮雕的技艺塑造成一条整体呈盘曲的“几”字型玉龙,龙腹拱起部分打有一供穿系用的孔。整件艺术品“龙体丰腴,张口露齿,身饰勾连涡纹,龙爪简化变形,龙尾呈凤尾形。龙身上下饰透雕云纹,使龙的周围祥云缭绕,给人以腾云驾雾、飞跃于天的感觉”。整件玉龙形佩其造型极具动感而不失平衡,充满了磅礴大气之感,堪称高古玉器中精品。
在著名的台湾震旦艺术博物馆中也收藏有一件类似的玉龙造型玉佩。关于这件龙形佩的出土记录和入藏时间未见有详细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台湾收藏的古代文物基本上是原清宫文物和解放前考古出土文物,另有部分为从大收藏家手中收购或捐赠之物。台湾震旦博物馆玉龙佩为青黄玉质,局部有红褐色铁沁,整体长14厘米、宽8.4厘米、厚0.5厘米,器型主体为龙,龙首位于左边,向后回望,身躯弯拱如“ㄇ”字形,尾巴垂于下方,右上角倚靠一个凤鸟,形成主副体的组合。龙与凤表面以凹弧面呈现立体感,龙身中段雕琢规律的浮雕谷纹,呈现战国晚期向西汉早期转变的过渡型风格。震旦馆官网上将其标注为战国晚期。两件玉龙佩其外形极为相似,都表现了玉龙的腾云飞升。唯一的明显差别就是徐州出土龙佩其龙腹部上为镂雕云纹,震旦馆为镂雕凤鸟纹构成主副图案。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