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器,离神最近的宝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一期的镇馆之宝来自良渚博物院,由该院蒋卫东院长推荐。

作为良渚文化的代表之作,蒋院长推荐了最具代表性的三件藏品。这次我们先介绍两件镇馆玉器:一件玉琮,一件玉梳背。

因为在新石器时代各种玉器文化中,良渚玉器无论在品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良渚文明是如此热衷于占有玉器。彼时,玉器已从最初的“石之美者”的概念,而转化为社会化,礼仪化,宗教化的产品,良渚玉器的功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巫术和王权方面,作为和神沟通的工具,玉器是一种法器,一种祈福和祭祀的器物。玉代表着特权,也代表着良渚人的世界观。

在没有金属工具帮助的情况下,良渚玉器从找矿,开采到加工制琢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其中一些环节,更是需要应用当时最先进、最尖端的技术手段才能完成。

今天的专家相信,良渚玉器的原始制作过程,是玉的拥有者和神沟通的过程,是当时社会最高技术的代表,就像现在从事“神八”、“神九”工作一样,在古代,“制玉”这个高精尖的工作相当于现在的“问天”工程,对未知世界的神秘崇拜和不惜工本的探索,导致良渚先民人人尚玉,但拥有玉则是另外一回事。

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良渚玉料被竹石器物、动物皮毛开玉解料,蹉切成坯,钻孔雕琢,打磨成为一件件精美繁缛鬼斧神工的作品,整个制玉过程,作为无实际作用的非生产性投入,繁重惊人,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全民尚玉,最终盛极而衰,良渚文明是否如一些专家推测的那样:因玉器而灿烂,因玉器而消亡?

但有一句话:了解了良渚玉器,你就了解了良渚文明。

一点也不为过。

责任编辑:陈万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