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种翡翠手镯有价值

图片资料
收藏翡翠手镯需先看材料 水头好、颜色佳的材料方为上佳
说明:本栏目所鉴定的作品均基于读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进一步鉴定需要观看实物。
问答说明:本栏目鉴定专家分别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总店、广州市集雅斋等。
大多数人认为,手镯是配饰,而不是收藏品。但是实际上,作为翡翠的高端收藏者,至少会收藏一只材料上佳的翡翠手镯。很多人认为翡翠手镯是一种普通老百姓也能拥有的饰品,但实际上,出现在拍卖场上的翡翠手镯不乏天价拍品,譬如1999年10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出现的一件翡翠手镯,成交价1982万港元,创下当时的翡翠手镯世界拍卖纪录。任何高品位收藏者的“家当”中,不该缺少一只高端翡翠镯子。
鉴定
本期鉴定者:广州市文物总店副总经理沈咏梅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只翡翠镯子的玉质怎么样,颜色是不是真的。是A货还是B货?
鉴定:从图片上看,这只镯子的玉质颇佳,带有一点紫色,比较自然,没有加色的迹象。但是水头还是不够足,不够通透,在翡翠首饰中只能算是中等,市场价格为数千元至万元之间,达不到收藏级别。
好的翡翠手镯凭什么这么贵?为何高端收藏者要花高价拥有至少一只好手镯?沈咏梅在受访时表示,那是因为制作手镯需要大的翡翠料,而不能跟其他小件饰品或雕刻用品一样使用边角余料。其次,翡翠手镯和白玉手镯不同,多为“素身”(即不在表面雕刻任何花纹图案),对于其材质好坏,即使不是行家也能一目了然,所以需要选择上佳材料。
手镯贵因须用大料
“好的翡翠玉镯需要水头好、颜色佳的材料。”收藏翡翠多年的冯小姐说,自己就收藏了几只好玉镯,偶尔会用来佩戴装饰,但是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藏品,而自己身边的藏友,除了收藏翡翠雕件外,还会收藏挂件、戒指、手镯等,“瓷器书画只能陈列把玩,不能捧着满街走,翡翠作为首饰既可以搭配装饰,又可以收藏,我觉得乐趣更大。”
有的收藏者认为,既然收藏翡翠手镯更多是为了材质,那收藏原石不是效益更大?对此,沈咏梅认为,收藏成品的风险较小:“翡翠首饰的制作流程要求很高,懂不懂开料,开得好不好,开料师傅很关键。为什么我们说揭阳的商家到缅甸竞投原石最有竞争力,是因为当地的开料技术最高,能够最大化利用原石。譬如普通师傅开一块料,只能制作5只手镯,而好的师傅在同一块料上可以开出六七只手镯。这也是揭阳商家敢于开价的原因。”但收藏者自己就未必能懂得请什么师傅开料加工了。
手镯的制作工艺并不难,但是耗材大。翡翠手镯一般不会雕花加工,翡翠戒指蛋面也一般是素身的,而传统的白玉手镯则多工,上面通常会雕刻一些诗文或传统题材如“双龙吐珠”,以配合白玉的文化内涵。不过现在的新白玉工艺也比较追求素身效果。
“素身”价值不输“花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身翡翠制品的价值不输花件。”沈咏梅介绍称,现在的翡翠挂件潮流是“兴”树叶、葫芦,但是真正好的材质不会被用于雕刻花件,比如以前的“福寿双全”、“年年有余”,都是利用工艺将翡翠玉质上的毛病挑掉了,“尤其今时今日材质这么贵的情况下,雕刻师更不会轻易浪费。”
“因此我认为手镯更有收藏价值。”冯小姐说。不过,不是所有翡翠手镯都有收藏价值。沈咏梅告诉记者,好的翡翠手镯价格至少达数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市场上那些水头好的老坑料,即使没什么绿色,标价也要10万元左右:“现在不少收藏者喜欢玩旧翡翠,其中就有很多是老坑种,材质相对细腻,虽然无色也要十万八万。收藏级的翡翠手镯价格至少要在5万以上”。
当然,市场上也不乏数千万元的翡翠手镯。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看到翡翠玉镯拍品的估价说至少为3万~5万元,而这也是收藏的“起步价”。如果是市面上数百元的翡翠手镯,沈咏梅说其“石性”很重,微粒很粗;而真正的好翡翠玉镯玉性很强,结构很细腻。
小贴士
圆条手镯收藏潜力大
选购玉镯前,首先认真观察玉镯是否有裂纹,要对玉镯的正面、反面、尤其是要注意检查玉镯的红线遮挡处有无裂纹或破损。找出玉镯的瑕疵,包括玉镯上出现的黑色或黄色斑点,白色“石花”及原生的并非断裂的玉纹。好的玉镯应该“有种有色”。“有种”指玉质的细腻晶莹和透明,“有色”主要指翠绿色、紫罗兰色、花青色、别致的“三色玉”或“四色玉”。如今水头好的手镯比色好的手镯收藏价值更高。
此外,现在市面上的翡翠镯子多有扁口(外圆内平也叫扁条)、圆条(外圆内圆)之分。“圆条”手镯玉体的横断面是近似圆形的,既美观又大方,但它需耗费较多的翡翠原料,而且由于内径是弧面的,容易硌手。“扁口”手镯就是将圆形翡翠手镯的内径的弧度磨大,手镯的内径就像平的一样,既节省原材料,且佩戴舒适,不会硌手。有的原材料作标准的圆形非常勉强,即便做了可能由于内径太小而适合佩戴的人非常少,这时就会将手镯做扁一些,以保证在不影响佩戴的同时达到节省原料的目的,这种手镯称之为“贵妃镯”。其中圆条手镯更费料且佩戴效果较佳,具有相当的收藏潜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