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当年收入超过蔡元培
吴昌硕当年收入超过蔡元培——“文汇”出版新著揭秘海派书画兴盛的经济原因。
关于海派书画,人们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是,你知道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等海派名家的书画作品,当年售价几何吗?海派书画的市场行情又是怎样从低价位走向高价位的呢?文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海派书画——百年辉煌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经济形态》,以新的角度探究海派书画兴盛的经济原因。
作者王琪森称,海派书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但是以往很难找到一本对其进行整体研究的专著,甚至连小手册也难觅。尽管有研究某些海派名家的著作,但往往研究方法和观点雷同,缺乏对特定历史背景及时代氛围的阐述。而他则撰写此书时,注重从历史背景、经济结构形态和海派大文化圈这三个角度切入。海派书画当年的市场运作方式、画家收入情况等,在以往对海派书画家的研究中,往往是被忽略或遗漏的。
该著称,19世纪末,第一代画派书画家润例还不高。一流名家作品大约在每平方尺1至2银圆,而二流的仅几角,有的仅1角。任伯年润笔最高,每平方尺2至3银圆。他逝世前一年(1894年),已积蓄有二三万银圆。当时1银圆约折合现人民币80元。当时五口之家小康型的月生活费是25银圆。
1912年是海派书画的重大转折时期。那一年,上海汇集了一大批前清高官,其中有帝师太傅、大学士、尚书、总督、巡抚、布政使,如陈宝琛、沈曾植、张謇、陈三立、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张元济、郑孝胥等。这些高官名臣、硕学鸿儒在上海完成了从封建末代官吏到近代书画家的华丽转身。他们已不是像任伯年、蒲华、虚谷那样的民间画家,而是名流中的名流,一出山就大大带动了海派书画的市场行情。第二代海派书画代表人物吴昌硕,便是这一年定居上海。10年后,吴昌硕重修润格:堂匾三十两;楹联三尺六两、八尺八两;横直整幅三尺十八两,四尺三十两,山水视花卉例加三倍;刻字每字四两……每两为银圆1圆4角。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每月收入为600银圆,吴昌硕书画收入远远超过北大校长及教授。
作者认为,海派书画家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富庶,不仅为他们创作提供了丰裕的物质条件,而且使整个流派的艺术创作呈现强劲势态,从而使海派书画成为当时全国的中心重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