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山图》考辨

明清以来,《瀛山图》被众多权威美术史籍或鉴定家定为北宋王诜真迹和代表作之一。虽不乏质疑者,惜未作深入探讨,笔者对此抒己之见,求教于方家。
1 《瀛山图》,手卷,绢本设色山水,纵24.5厘米 ,横145.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卷左部重峦叠嶂,飞瀑流泉,山中树木郁郁葱葱,草亭、茅屋楼榭洒落其间,画面中间至右部烟江浩淼,几叶扁舟游弋江面,怡然自得,一片江南田园风光。此卷用勾勒青绿填染画山,古朴清新。
本幅左1/3上部题有行楷“内府所藏王诜四卷中此为第”字样。卷末(左)山石上有王诜小楷自跋:“保宁赐第王晋卿瀛山既觉,因图梦中所见,甲辰春正月梦游者。”本幅有清高宗乾隆行草长款跋语两篇,钤有“蕉林书屋”、“宝笈三编”、“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选玺”、“宜子孙”、“安仪周家珍藏”、“天子古稀”、“河北棠村”等鉴赏印章。《画禅室随笔》、《清河书画舫》、《墨缘汇观》等皆有著录。
依题跋、藏印和文献记载来看,《瀛山图》曾为明代著名私人收藏家项元汴所得,清康熙年间为梁清标私藏,康熙至雍正年间为安岐家物,何时转入清朝内府尚不得知,估计应在乾隆年间为安岐进贡之物,后流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因此作有王诜自跋,曾历经明清几大鉴定“巨眼”之“金睛”,又为清内府宝物,可谓流传有绪,故而被视为王诜真迹!现代著名鉴定家、书画家吴湖帆先生也给予肯定,《中国艺术史&S226;绘画卷》、《中国美术通史》(卷四)等煌煌巨著均把此图列为王诜之代表作。
2 《瀛山图》果真是王诜之真迹吗?
明代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质疑道:“……又见项氏藏王诜《层峦古刹》真本、《梦游瀛山图》,不知者谓为李将军思训笔,晋卿题为已作,殊可笑也!”此作(安岐藏本)款识王诜自称作于“宣和甲辰”(1124年),而查阅王诜的相关传记史料,其生卒年一为公元1036年至1093年,一为公元1048年至1104或1104年、1100年后,(即便1104年后,史料记载也不会误差到20多岁)无论何况,王诜卒于1124年之前应该无疑。考《宣和画谱》,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自序的《王诜传》已有“荣安”的谥法,即1120年王诜已过世。赵佶跟王诜交往甚密,且王诜是其姑父,记载不会有错。如此而言,王诜岂有死后为自己题跋之理?
宋代《宣和画谱》著录王诜作品35幅,但《瀛山图》未录。大收藏家米芾在其《画史》中亦未提及此作。依王诜与徽宗、米芾的关系和交情,常理而言,应当有所记录。此外,常参与“西园雅集”的好友李公麟、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名人雅士的相关文献中皆未有此作的相关信息。宋代刘道醇《圣朝名画录》、李荐的《德阳斋画品》、董的《广川画跋》、周密的《云烟过眼录》以及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亦均未录此图。就从现存装裱来看亦非“宣和装”,显然不是宋代内府收藏之物。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瀛山图》非宋代之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