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吕凤子书法:奇肆古雅 雄峻清逸

  说起近现代中国美术界的教育家,吕凤子(1886年至1959年)可称得上是其中代表人物。许多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师,比如刘海粟、徐悲鸿、吴冠中等,都曾随其受学,受到他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染。

  吕凤子不仅是位教育家,更是一位国画大师。他一生兼擅数艺,书、画、印皆独标一格,诗文亦佳,又兼涉琴、棋。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修养集于一身。在中国画领域,他以罗汉、美女、凤体书“三绝”成为国画大师。在书法领域,他创造了凤体书,本文介绍的《凤体书诗轴》就是他的作品。

  《凤体书诗轴》纵70厘米、横35厘米,纸本。所谓“凤体书”,是指吕凤子将篆隶行草诸体杂糅而成的一种书写体例,其中既有篆隶的成分,也有行草的笔意。

  吕凤子的书法,早年受清道人指点,从钟鼎汉隶出,汉魏碑版功力深厚。其后又受吴昌硕篆书的影响,广为取法,融会贯通,金石书卷气息浓郁。最后,熔篆隶行草自成一体,古雅夸肆,雄峻清逸,形成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有着高古深邃的精神气象。

  这幅作品章法布局不取常态,字体忽大忽小,错落有致。结体方圆相兼,朴拙古茂,婀娜多姿。运笔苍劲有力,遒劲流畅,沉雄苍劲,峭拔凌厉,营造出劲健清峻的风格特点,在空间构成上给人以流丽纵荡高古灵秀的美感,有一种浓郁的典雅美,表现出律动不已的精神世界。上书作者旧诗三首,诗曰:“雾豁极远目,四山天际错。一日雾复合,目乃穷无着。此路数曾经,每经异所触。朽木与崩石,变唯别徐倏。万竹何悠悠,万柏何落落,粤唯不知生,斯获遂所欲。”诗中描绘了云雾变幻的璧山和崎岖不平的山路,表达了诗人在抗战时期不畏艰难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性格。落款为“甲申十月为锺志先生书旧诗三首,凤先生,辟山。”此“甲申”为1944年,时作者正在四川主持国立艺专和正则蜀校。此“锺志”乃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余锺志,时任教育部美术委员会秘书。下钤“老西”椭圆形赤文印。自抗战以来,作者已流亡四川多年,对重庆璧山有第二故乡之感,故治“老西”印。据徐伯璞回忆,此书是1944年的一天,徐氏偕画家余锺志访吕凤子于国立艺专,时吕氏一时兴起,挥笔写此赠送余氏。但余氏没有收藏,故一直由徐氏所有。

  1985年,徐氏将此幅和其他百余幅近现代名家作品一起,捐赠给国家,现藏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这幅作品是吕凤子现存书法作品之一,历经战乱,能保存至今实为不易,故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王厚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