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吕凤子书法:奇肆古雅 雄峻清逸
2016-01-04 10:20:10 作者:夏琳 来源:收藏拍卖导报 已浏览次
说起近现代中国美术界的教育家,吕凤子(1886年至1959年)可称得上是其中代表人物。许多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师,比如刘海粟、徐悲鸿、吴冠中等,都曾随其受学,受到他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染。
吕凤子不仅是位教育家,更是一位国画大师。他一生兼擅数艺,书、画、印皆独标一格,诗文亦佳,又兼涉琴、棋。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修养集于一身。在中国画领域,他以罗汉、美女、凤体书“三绝”成为国画大师。在书法领域,他创造了凤体书,本文介绍的《凤体书诗轴》就是他的作品。
《凤体书诗轴》纵70厘米、横35厘米,纸本。所谓“凤体书”,是指吕凤子将篆隶行草诸体杂糅而成的一种书写体例,其中既有篆隶的成分,也有行草的笔意。
吕凤子的书法,早年受清道人指点,从钟鼎汉隶出,汉魏碑版功力深厚。其后又受吴昌硕篆书的影响,广为取法,融会贯通,金石书卷气息浓郁。最后,熔篆隶行草自成一体,古雅夸肆,雄峻清逸,形成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有着高古深邃的精神气象。
这幅作品章法布局不取常态,字体忽大忽小,错落有致。结体方圆相兼,朴拙古茂,婀娜多姿。运笔苍劲有力,遒劲流畅,沉雄苍劲,峭拔凌厉,营造出劲健清峻的风格特点,在空间构成上给人以流丽纵荡高古灵秀的美感,有一种浓郁的典雅美,表现出律动不已的精神世界。上书作者旧诗三首,诗曰:“雾豁极远目,四山天际错。一日雾复合,目乃穷无着。此路数曾经,每经异所触。朽木与崩石,变唯别徐倏。万竹何悠悠,万柏何落落,粤唯不知生,斯获遂所欲。”诗中描绘了云雾变幻的璧山和崎岖不平的山路,表达了诗人在抗战时期不畏艰难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性格。落款为“甲申十月为锺志先生书旧诗三首,凤先生,辟山。”此“甲申”为1944年,时作者正在四川主持国立艺专和正则蜀校。此“锺志”乃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余锺志,时任教育部美术委员会秘书。下钤“老西”椭圆形赤文印。自抗战以来,作者已流亡四川多年,对重庆璧山有第二故乡之感,故治“老西”印。据徐伯璞回忆,此书是1944年的一天,徐氏偕画家余锺志访吕凤子于国立艺专,时吕氏一时兴起,挥笔写此赠送余氏。但余氏没有收藏,故一直由徐氏所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