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叙帖》看怀素的秘密
2014-04-30 09:49:50 作者:李金豹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已浏览次
可能生于盛唐(公元737年)的和尚怀素,是一个历经千余年还众说纷纭的传奇。有37首盛赞其草书高超莫测之技的诗歌传世,且都为一流诗人,如李白、卢象、张谓、任华、钱起、戴叔伦等,又仅有一件《苦笋帖》为当今所谓学界公认,其影响深远的《自叙帖》至今真伪仍莫衷一是。至于其卒年不详,考艺文志及僧家皆无传,而其壮年又名动京华,我不知在考据学者、理论家、书法家、和尚与百姓眼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怀素,到底有没有怀素,为什么会这么矛盾,为什么结果会判若云泥。看来怀素的秘密就是历史的秘密,真相的秘密,艺术的秘密,感知美、承认美、追求美的秘密。
但登堂入室须有通道,讨论对话须有基础。感人至深又让人激动不安甚至战栗的《自叙帖》完全可视为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杰作,如果我们不承认它,那么它就不存在,而事实是它高傲地存在:存在于我们集体的历史记忆里;存在于我们自豪的光荣岁月里;存在于我们向往的神话梦想里;存在于我们遗传的基因血液里。怀疑一切是有犯神灵的,怀素的秘密便是怀素草书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个接触他、仰望他的中国人。怀素草书的力量已近乎宗教般的力量,让人信仰、膜拜,在起点上是一元论的,是不可也不能被否认的。
在《自叙帖》中,怀素驾驭中锋运笔的劲健泼辣,笔力的沉着痛快,翻转的轻灵奔放,结体的奇险自如,墨色的自然衔接,章法的疏放合度,气质的伟岸不群,将庙堂的高贵华丽与山林的野逸疏狂冶于一炉,其借他人口吻而自夸的俗人心态让人觉得可亲,其龙蛇翻滚的诡异笔法又是那么自信,让人拜观、欣赏、屏住呼吸又畅快无比之余顿生可敬、可佩。紧张而愉快的草书欣赏过程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里面包含了解读与想象的经历,抽象的笔法线条、符号化的部首结体、矛盾冲突与和谐转化的平衡、化险为夷的哲学内蕴、文学性的附加意义在这里都成为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一部分。这是代表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也是代表中国所有艺术的顶峰。从美学角度分析,这是汉字成为艺术并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特动人魅力,是人的高度、丰富主观能动性的本质体现。所以从这个意义出发,怀素是活在我们历史记忆中真实不虚的人,而不是荒诞不经的神,是可望却不可企及的人,所以更增添了其神秘性与神圣性。
余浅见以为,《自叙帖》中所体现出的速度感,在后代无以复加。在最迅速的书写中最准确地把握草书的规则是怀素的过人之处。在唐代还没有使用生宣,所以自然晕化、渲染的偶然性效果还没出现,更多体现的是对必然性的把握,但就是在这种如同格律诗的种种规则的限制中,却体现了人的相对自由与浪漫情怀,体现了大师的豪迈风度与云水襟怀。这同时也给后人的探索天地留下了伏笔与空间。
怀素其他存世之作如《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等,各有风姿,但都不及《自叙帖》狂放,至于《小草千字文》有论者以为颇近禅理乃绚烂归于平淡之作,我却以为这离我心中鲜活的怀素形象太远,在一个连怀素哪年故去、怀素详细生平都没搞清楚的背景下,我也完全可以推测这不是怀素之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