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之笔诸家莫及
王翚(1632—1720),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别号荆门樵客、乌目山人,晚号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是身跨两朝(明崇祯五年至清康熙五十九年)的高龄艺术家。康熙时画坛将王翚誉之为“画圣”,并且是融合“南北宗”大师。本文,笔者将要介绍的这幅《秋树昏鸦图》(见图),就是他的精品代表作之一。
清代早期,以王时敏为首形成的“四王”画派,在整个画坛中最为兴盛、最有影响,居于画界正统地位。“四王”中,社会公认的技法最为全面、成就最为突出者,非王翚莫属。
王翚(1632—1720),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别号荆门樵客、乌目山人,晚号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是身跨两朝(明崇祯五年至清康熙五十九年)的高龄艺术家。康熙时画坛将王翚誉之为“画圣”,并且是融合“南北宗”大师。本文,笔者将要介绍的这幅《秋树昏鸦图》(见图),就是他的精品代表作之一。
《秋树昏鸦图》,纸本,设色,水墨画,纵118厘米,横73.8厘米。画面中:远方,岭丘缓立,岭色渐黄,一派深秋景象;近处,众林纠结,松木苍翠,竹林竞绿,枫叶尽红,其他树木皆呈现出秃顶衰枝。流水自上而下,水域之上,一座长长的木桥,一位肩负垂袋者,正从桥上走过;整体伸入水域的几座江南“千条腿”式亭阁,各亭阁之中均有“高士”,正在观、说、品着秋景,显得异常悠闲雅逸。黄昏时辰,鸦雀禽鸟成群结队地向着秋林飞集,寻求栖息与夜宿之地。
稍加赏析寻思,即可悟出:此画是画家在借景寄情。也可据此推测:画家时下正处于类如“昏鸦”飞集“秋树”的雅逸境界里。画面布局合理变化,水墨渲染得宜,林木苍然爽健,岩石安置灵活,整个画面显得苍茫浑厚,不失为功力坚实、笔力圆熟的高品名作。
画之上端偏左处,有画家以健美的行楷体所书题画诗及款署。题画诗为:
小阁临溪晚更嘉,绕公式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烟细品茶。
下署:“补唐解元诗。壬辰正月望前二日”。款落:“耕烟学人王翚。”下钤两方印,诗首钤一长方形印。
可见此题画诗是“补”。“补”的是“唐解元诗”。据文献可知,此“唐解元”乃明代画坛“吴门四大家”、“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寅。因唐寅于弘治十一年(1498)二十九岁时,曾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得第一名“解元”,故有此称。细读此诗顿可悟出诗中充溢着画意,而细览《秋树昏鸦图》,亦可惊奇地发现:此画的意境正是取自“唐解元”的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所谓诗画融合,连珠合璧也。
王翚人生中的“壬辰”有二:一是清顺治九年(1652),一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从此画的用笔苍劲严谨,墨色富有多变上来看,当不是顺治九年王翚21岁所为,而是他康熙五十一年的作品,时年王翚81岁。“正月”即农历一月,“望”乃望日,亦即农历一月的月圆之日——第十五日。因这一天日在东、月在西,日月相望,故曰“望日”。“正月望前二日”,当是正月十三日,即为此画所作之日。
画坛公认的《秋树昏鸦图》,是“画圣”者王翚老年精品画力作,一直以来为后世收藏家所追求,故画面的上下左右钤有诸枚鉴藏印章。幸珍稀之品最终并未落入私门,如今此画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