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吴冠中石磨画:石磨声声

有一种天籁,它早已消失在记忆深处。可是在吴冠中作此幅画时,那天籁之声,韵味悠长,由远及近,它带着故乡曾经的蓝天白云,它带着村庄的荷塘草香,它带着母亲早起出门奔向石磨的脚步声,它带着刚收割下来的小麦磨成的面粉,蒸熟的白馒头的香味,近身入梦,梦里就有了童年时的石磨声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常在夜的深处,睡前短暂时刻,临屏赏画,最近回到本土,又是最仰慕鲁迅先生的大画家吴冠中,我选中他的我故乡已经远逝的风物,曾经位于河边,那一盘古老的石磨。

 

  有一种天籁,它早已消失在记忆深处。可是在吴冠中作此幅画时,那天籁之声,韵味悠长,由远及近,它带着故乡曾经的蓝天白云,它带着村庄的荷塘草香,它带着母亲早起出门奔向石磨的脚步声,它带着刚收割下来的小麦磨成的面粉,蒸熟的白馒头的香味,近身入梦,梦里就有了童年时的石磨声声。

 

  一幅石磨画,就像浓缩在砚台里的那块石墨,转来转去,提笔饱蘸,浓墨挥毫,所有文字,无声胜有声,一切文字内容和感动,皆是当年尾随父母,在磨坊里碾过玉米面粉小米的记忆。

 

  在离开一路十八桥的后来岁月里,我文字里的故乡,离不开我村庄里的一草一木,离不开生我养我的爹娘父母。那些丢失在来时路上的美好旧时光,那些纯朴情感,其中自然源于一盘古老的石磨。

 

  寂静无人的一盘磨,在晨曦微露的大清早,等着那个窈窕美丽,一路奔向碾盘碾米的,吃苦能干的年轻少妇,她像极我记忆中的母亲。当然还有尾随其后,一前一后,小我两三岁的弟弟,和一路吆喝,一路提拉着小鞋子紧跟其后,只有五六岁的执拗丫头的我。

 

  在吴冠中的笔下,除了这盘浓墨泼洒,白圈围绕圆圆的磨盘,浅灰的石碾,还有背景中的斑痕点点,我更惊讶着石磨轴心顶部的那一扇小窗。它让我又想起作家野夫的文字:“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故乡何在,他们许多都不知所云。”

 

  我更想,用欣赏吴冠中先生此画后,流露在笔下的文字表达:“有一盘石磨,在我记忆最深处;有一种天籁之声,吱吱扭扭,在耳边重新想起;在石磨边上,有我年轻漂亮、勤劳能干的母亲;每当我在城市想念故乡想念爹娘的时候,我用一盘石磨研末成汁,写成文字,感受乡情和亲情。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