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行旅图》:“关家山水”的雄壮描绘

唐宋之交的五代,时局动荡,政权更迭,但山水画却发展显著,地位突出。无论选材还是技法,相比晋唐绘画都有巨大飞跃,山水不再以人物画的背景存在,而是被作为生息的环境细致描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山行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关仝(五代后梁)

 

  唐宋之交的五代,时局动荡,政权更迭,但山水画却发展显著,地位突出。无论选材还是技法,相比晋唐绘画都有巨大飞跃,山水不再以人物画的背景存在,而是被作为生息的环境细致描绘。

 

  这一时期,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大家出现,创立了北方雄健峻岭和江南秀丽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里程碑。

 

  关仝是五代后梁的山水画家,代表作《关山行旅图》以“高远”“平远”二法作全景式布景,描绘了关陕一带山川的雄壮峭拔。画面右侧的高山引人注目,峰峦高耸,云林深谷,雾气升腾,寺庙隐现,此为“关山”主题。高远法描绘的巨峰,几乎占据整个画面的1/3,画家用皴法勾勒岩石纹理,营造突兀之境,溪流和山路的回转又巧妙平衡山峰高耸带来的压抑。四周稍小的尖峰,视觉上呈向上的势,有别于江南山水的圆柔。山中杂树均有枝无干,空落无叶,这是“关家山水”的独特画法。

 

  关仝与他的老师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在画史上并称“荆关”。关仝深得荆浩笔墨之法,将其师开创的全景式山水和勾、皴、擦、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推向成熟。后人称关仝的山水画为“关家山水”,并列其与宋初的李成、范宽为“三家鼎峙”,影响很大。

 

  中国书画在“师造化”的同时,有着严谨的师承关系,四大家中便有关仝师承荆浩,巨然师承董源。讲究历史的积累和传承创新,是中国书画的特点,也是书画得以发展的原因。关仝拜师后,刻苦努力,意图超越荆浩;到了晚年,终于力逾其师,自成一家。这种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发扬。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