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训:取象达意画由心生

  中国绘画的传统渊源流长,历数千年而不变。而且,这种传统的深刻与持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和形式经过不断的融汇、锤炼、积淀,形成一种传统的伟力,愈益鲜明、精纯而独到。以至许多方面均难乎为继,而令创新者束手徘徊。透过这些表象,我们可以看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已形成的独特审美符号,领略到中国绘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但是,如何拓展传统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以做到适应时代,成为当代画家们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王家训对于人物画的造型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有形象生动的把握和个人造型风貌的能力和喜好。并且在构图时精心安排,使图中人物景象合乎情理。他善于描绘不同场景下的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下,赋予人物不同的性格,表现形式随着内容的变化而不同,个性很鲜明。能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产生共鸣。

  为此,他数十年坚持不断的深入生活,大量写生,收集创作素材,感受身边最贴切最真挚的动人画面。同时,王家训在深入理解对象的结构形态和特点,以致默识于心的基础上,做到其自然生动,将自然中美的形态表现了出来。又结合平面构成,将节奏、对比、密集等加以调整,进行取舍、夸张、提炼,使得他的作品中线条的动静、疏密、虚实等都与构图完美的结合了起来。并且结合自身对人物画的理解,将超然洒脱的审物精神和借物抒情的内在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的画作色调淡雅,语言表现简洁单纯,真挚而灵动。惟有用心思考,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才能创造出属于时代的作品,这种真诚也最能打动观众。正如石鲁先生所言“画者观生活如赏画,才能使观者如赏生活。”

  不同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繁简也各有不同,再有工写之分,但不同的画法都能涌现出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画家。可见艺术的成功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所谓“师我心”。王家训是一位有个性、有才华、有创造力的画家。从他的的画中,可以看出他的见地、追求和理想,一言蔽之“心有主”。他又是一位有童心的画家,这种童心保持着于世界的好奇和绘画的探索,其感性历久弥新,使得他的作品葆有着生机和活力。他的人物画作品根基在于师古人、师造化,更重要在于师我心。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