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艺术境界
2015-04-27 16:37:44 作者:王菲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吴冠中早年就学于国立杭州艺专,跟随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学习。赴法留学后,就学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师从法兰西学院院士苏弗尔皮。吴冠中在油画中植入水墨的基因,又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现代的造型观念,“融贯中西”是人们对他的普遍评价,诚然,吴老为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文物网综合)吴冠中早年就学于国立杭州艺专,跟随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学习。赴法留学后,就学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师从法兰西学院院士苏弗尔皮。吴冠中在油画中植入水墨的基因,又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现代的造型观念,“融贯中西”是人们对他的普遍评价,诚然,吴老为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笔墨之外
1992年,吴冠中所写的《笔墨等于零》在明报周刊上发表以后,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以及时日持久的辩论与探讨。在后来的采访中,吴冠中就“笔墨等于零”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这话怎么理解呢?两个层次:一,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二,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所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笔墨是手段,不是用来衡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任何只讲笔墨的做法都无异于本末倒置。吴老进一步指出,所谓的“零”,实际上指的是“标准”,有些类似于道家所讲的“道”。一个画家,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标准”,才能拥有一套独属于他自己的笔墨,也才能成为独特的艺术家。而特定的“标准”本身是无法去学习的,只能依靠自己的颖悟。
诚然,“笔墨等于零”的说法本身,因其“矫枉”心切,而不免“过正”,但这种突破传统的观念,同样应给予应有的重视。
融贯中西
吴冠中早年就学于国立杭州艺专,跟随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学习。赴法留学后,就学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师从法兰西学院院士苏弗尔皮。长期以来,吴老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吴冠中在油画中植入水墨的基因,又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现代的造型观念,同时在两个不同天地中探索,你中求我,我中求你,将东西方艺术的血液混合在一起,从而为他的艺术建立了一种新品格、新趣味。而这种新品格和新趣味,正是随东西交融的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刘骁纯曾说:“在众多穿行于油彩和水墨之间的艺术家中,吴冠中是唯一的一位使二者相生相依、相克相成、冲撞亲合、化为一体的艺术家。”吴老认为,如果梵高和石涛可以见面,一定会一见如故,中国古代优秀的东西和西方优秀的东西是“哑巴夫妻”,虽然语言不通,但爱情是甜蜜的。
吴冠中的作品,讲究抽象性、讲究色调,这种特征,正是源自于西方绘画,正因此,吴冠中的绘画含有西方绘画的韵味。在中国绘画史上,这种讲究抽象性、讲究色调的绘画语言从未出现过,他的绘画不仅带有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向度,正是在这一点上,有人认为吴冠中的绘画带有某种“未来学的价值”。
中国文物网综合自《光明日报》、雅昌艺术网等媒体。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