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吴湖帆《庚桑古洞图》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华夏大地点亮了曙光,海上名家吴湖帆拒绝了张大千等好友移居海外的邀请,最终选择留在了祖国。他家学深厚、收藏傲人、书画精绝,然而却也和所有步入新社会的旧画家一样,从身心到创作都经历着艰难的改造。
吴湖帆 庚桑古洞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56年作 133×66.5cm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华夏大地点亮了曙光,海上名家吴湖帆拒绝了张大千等好友移居海外的邀请,最终选择留在了祖国。他家学深厚、收藏傲人、书画精绝,然而却也和所有步入新社会的旧画家一样,从身心到创作都经历着艰难的改造。
195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人民美术》创刊号上发表《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其中写道:“新作品的主题,不用说主要的要从新的社会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件和人物做题材;但这并不等于说拒绝与此有关之其他题材……只要能够启发、鼓舞、教育群众的建设新中国之积极性,能够使群众更团结更坚定更乐观更勇敢,能够有益于建设新中国的事业,都可以是而且应该是我们取材的对象。”也许,正是这段话为吴湖帆的创作点亮了一座灯塔,同时也开启了一扇大门:如何运用他所谙熟的“元人笔墨”、“宋人丘壑”、“唐人气韵”来表现新中国题材?
对矜持而严谨的吴湖帆来说,求新不等于肤浅,求变不等于媚俗,在探索中创作的过程犹如抽丝剥茧,却蕴借着最精微的智慧。历史考验画家,时间给予答案:1956年,吴湖帆在63岁之际被提名为中国画院院长,创作于此时的《庚桑古洞图》便是吴湖帆向艺术生涯转折点的完满交卷。
庚桑洞又名张公洞。相传孙吴赤乌二年,一夜间风雨飘摇,洞口自开,深达五十余仞。这是一处道家的神仙圣地,丹道之书记载:“天下福地七十二,此居第五十八。庚桑公治之。”《风土记》云:“汉天师张道陵尝修道于此。”古洞气象奇绝,仙姿神风,引诸多画中圣手竟折腰——沈周《游张公洞》手卷、吴大澄《仿王石谷<兰亭十二景>》……而吴湖帆《庚桑古洞图》可称其中佼佼者——古典与现代,写意与写实,文人画与新中国美术在此得以完美融合。吴湖帆曾说:“如果你到人民公园去写生,画一张山水风景画,画好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人民公园,让懂行的人看,说这是用唐六如笔法画的,就好了。”《庚桑古洞图》就是这样一幅上乘之作。
当卷轴在我们面前铺展,一处仙家古洞犹在眼前:竖幅画面以嶙峋倒垂的钟乳为中心播洒开去,或用没骨烘染,或用多种皴笔。青者森然凛冽,墨者深沉敦厚,白者如冰赛雪,其间以赭石点染,既有光影流离之灵动,亦不乏深穆渊厚之笃定。随钟乳瀑布倾泻而下,庚桑洞口就在芳草古木的掩映下,设色的斑斓明丽使整幅画面生动多姿,极富优雅的装饰感。洞内一泓潭水以水墨渲染而出,洞外绝壁荫蔽于枯藤老树、长草乱红间,又用云山之法隐去层峦远峰。画外之境备矣!
如果说写实摹景是画家在思索中找到的古今契合点,绘人则是吴湖帆对其创作瓶颈宣战并最终胜利的勋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静中有动,声寓画中。与古洞的巍峨形成对比,画中人物极小,却各个分明,绝非点景之用。他们充满了力量,象征着革新,是吴湖帆先生热爱的人,是新时代的新生命,是画家上下求索的神来之笔!
款识“庚桑古洞”写以篆书,磅礴稳健,颇得先祖父遗风。吴湖帆于五旬得米芾《多景楼诗帖》而习之,“行中有楷意,楷中有行意”,可谓行止有度,节奏跌宕,长短恰到好处。而累累钤印更是与题字起承呼应,相得益彰,“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一印,取姜白石《解连环》句,蕴无限词人情怀。
《庚桑古洞图》在吴湖帆已做到人笔合一的创作巅峰期诞生,他用笔墨再现自然,同时也再造自然,将艺术报国的满腔热情糅进画图。创作完毕,他展卷颔首,踌躇满志,亲自把作品送到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庚桑古洞图》在人美《中国画》第二期登载,引赞美无数。如果说此乃得意之作,正是得意于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展现的古洞气象,得意于不露声色间所登临的宋画高峰,得意于点点红叶、寥寥几人所传达的旺盛新生力,得意于老庄自然观与画家艺术观、生命观的完美契合。
可以说,《庚桑古洞图》是吴湖帆在新中国新美术背景下的破茧之作、笔下洞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