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百年——任伯年款《枇杷图》亮相深圳御宝轩

19世纪末,中国书画历经数变,从清末民初开始,逐渐向世俗和大众的方向演化。这时,任伯年的出现,可以说是赶上了当时中国画坛的又一次契机。任伯年以擅长 人物、花鸟、山水,又兼诗、书、画、印,上承传统,旁采新知,锐意革新,在人物、花鸟、山水等领域均有不俗表现。几百年来,任伯年的不少作品在展览会上或拍卖公司频频亮相,并以不俗的成交价格被一些收藏家所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圳御宝轩展出任伯年款《枇杷图》立轴

      19世纪末,中国书画历经数变,从清末民初开始,逐渐向世俗和大众的方向演化。这时,任伯年的出现,可以说是赶上了当时中国画坛的又一次契机。任伯年以擅长 人物、花鸟、山水,又兼诗、书、画、印,上承传统,旁采新知,锐意革新,在人物、花鸟、山水等领域均有不俗表现。几百年来,任伯年的不少作品在展览会上或拍卖公司频频亮相,并以不俗的成交价格被一些收藏家所收藏。

      任伯年作品不仅得到了中国书画界和收藏界的肯定,他们一致认为:任伯年先生的作品融合了古今中西方绘画的精华,推进了中西方绘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并在世界书画领域都享有盛誉,徐悲鸿称其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的第一人”,英国的《画家》杂志甚至把他与西方的凡·高相提并论,赞扬他是19世纪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其作品构思之巧妙,创作难度之大,作品手法之新颖,艺术性之强,处处彰显出大家之风范,在拍卖行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

      任伯年(1840-1896)名颐,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浙江萧山瓜沥镇)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颐”。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花鸟画家和人物画家,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其线条简练沉着,有力潇洒。花卉有时只作背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诗的意境。其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

      今深圳御宝轩有幸征集到一件任伯年款《枇杷图》立轴。此幅作品以硕果累累的枇杷树为主题,寓意吉祥,画面选取枇杷大树的一枝,树形整齐美观,叶大荫浓,墨色而有光泽,金黄色枇杷果、墨枝叶,对比分别,层次感强。题材贴近普通市民阶层,经过画家润色,增加了中国画艺术的欣赏人群,做到了中国画艺术上的雅俗共赏。在用笔上流利飞动,飘逸骀宕,富有生趣。在构图上,将果实与枝叶繁密地交错在一起,使其更增繁密之感。因其高超的用笔技巧,反而密中有序,繁而不乱。画面上部留有大量空白,给品欣赏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作品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其作品整齐参差,一气呵成,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钩勒,点簇,泼墨交施互用,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别具风格。这种独有的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深圳御宝轩市场部王经理向笔者介绍任伯年时说:一个真正成功的艺术家一定要能变,要演绎前人,并加入自己的个性成分、现代元素,这样作品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甚于蓝”。而任伯年在作画上就是这样一个要求极致完美的人物。因此才有作品一经出现,欣赏者无不击掌叫绝,由此也成就了其在拍卖行享有盛誉。

      1997年任伯年的巨幅工笔人物画《华祝三多图》拍卖时的落槌价为240万元;仅仅8年之后,还是同一件作品在拍卖会上竟以2860万元出乎意料的高价成交; 6年之后,在2011年西泠春拍中任伯年的另一件力作《华祝三多图》以一亿六千多万元的高价成交震撼业界。与那些单件作品早已惊爆拍场的国画家相比,这个价位可谓姗姗来迟,却也实至名归。而任伯年早在1986年5月第一次由苏富比拍卖的《人物册》就达到16万港元的高价,1991年价格又有重大突进,一幅《钟馗》立轴达93万港元,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芭蕉菊禽图》以680万港元成交,现在拍卖价钱每年都在上升,早已达到千万以上,其精品作品收藏空间巨大。由此可以,今天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的此幅作品价值所在,恭请书画藏家前来品鉴探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