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尤求《围棋报捷图》赏析
2015-03-24 15:42:32 作者:周安庆 来源:中国爱艺网 已浏览次
1000多年前,奠都洛阳(今属河南)的西晋王朝,面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社会动荡,不得不在永嘉年间南渡长江、迁都江南金陵。东晋名臣谢安与王导共同辅佐朝廷,力撑半壁河山,旨在兴邦济国、重振雄风。
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大军,由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征南下,意欲荡平江南。当时东晋仅有8万军队,朝廷命运危在旦夕。晋孝武帝司马曜遂命谢安为大将军,与其侄谢玄共同领军御敌。叔侄俩机智果敢用兵,谢玄出兵前方,谢安幽居东山(一说在今南京江宁区,另一说在今浙江上虞市)运筹帷幄,指挥战局。晋军以一当十,出奇制胜,最终打赢了这场威震千古的淝水(位于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之战。据《晋书》载:谢玄取得胜利后迅速派人赶往东山报捷,当时谢安正与客人从容下棋,看完捷报后便将文书放在床上,面部“了无喜色”,下棋如故。客人问其为何这样?谢安慢语从容而答:“小儿辈遂已破贼。”
东晋名臣谢安这一脍炙人口的轶闻典故,史上曾有不少绘画叙事描绘。明代尤求的《围棋报捷图》画轴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一令人难忘的历史情景。
尤求(生卒年不详,十六世纪后半叶在世),为晚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子求,号凤丘、凤山,后来曾移居太仓(今属江苏)。尤求于画师法宋代刘松年、元代钱选等人的体格画意,又承继明代画坛“吴门四家”之一仇英的笔墨技法,擅长人物画,兼及释像、仕女等,尤精白描人物,在当时画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其毕生作画数量较多,题材不拘一格。
《围棋报捷图》画轴,纵115.4厘米,横30.8厘米。画面上,一堵精致的屏风之前,谢安头戴冠帽、身着长袍,正与另一位免冠宽袍者坐在围棋桌前,聚精会神地对弈。谢安身旁伫立一士观看,另有两位侍童在旁。成竹在胸的谢安面庞清朗,镇静从容,颇有大将风度。身后的老松遒劲挺拔,枝干宛若苍虬,松针细健爽利。秀雅的奇石耸立,与葱郁的芭蕉彼此映衬,共同点缀出东山园墅的恬雅氛围。画面的最前面,左侧绘有一位戎装侍立者,似乎刚从前线匆匆赶来,此刻正欲通过家仆向谢安禀报淝水大捷。右下侧另有一仆摇扇烧水,瞬间侧身转头,看着这位风尘仆仆的报捷者,平添了几许画面的生动感。该图轴左上端署有画家款识:“庚辰(即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仲夏日,长洲尤求写。”后钤“吴人尤求”阴文、“凤丘”阳文印鉴各一方。另钤有清廷“三希堂精鉴玺”阳文长方印,以及近代张翼、张叔诚的鉴藏印。
尤求在《围棋报捷图》的创作中,以俯瞰视角构图布景,笔墨工写兼备,苍劲沉着稳健,浓淡疏密有致,意象细腻丰润,神态栩栩如生。画中的线条流畅匀健,尤其对于人物衣褶的描绘,颇富细柔、飘逸质感,由此也凸显出谢安潇洒沉着的情韵气度。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墨分五色、亦分六彩,乃国人特有的艺术视觉和表现语言。此幅画轴皆以水墨代替色彩描绘意象,表情达意传神,这亦正是传统绘画的奥妙所在,绝非西画艺术所能比拟。人们粗看略见,画面中貌似十分平静,了无惊天动地的厮杀场景,然而细细品味却暗涌出一股气势宏阔的激情律动,可谓静中寓动、动静呼应。淝水古战场上曾经闪动的剑戟刀光,依然久久地沉浸在人们的心海之中。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