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的中国式思辨
2015-03-18 11:19:04 作者:唐笑 来源:北京商报 已浏览次
古人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荡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贵夫画山之本意也”。
古人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荡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贵夫画山之本意也”。这样的湖光山色怕是现代人所期待而获之不及的吧,这段林泉高致的画论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人为何画山水画,同时也记录林泉之志的追求,古人更期待自己的生活可以是日日时时的猿鹤飞啼,湖光山色,尽收在不下堂筵的家中。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绘画来源于生活”。姑且不说现代人浮躁的物质生活,只放眼看看山水间的雾气,我们都难以分辨它是自然现象的水雾还是工业文明带来的雾霾。那么绘画源于生活的将是什么呢? 中国古人高妙,早在千年前为后世子孙修建了精神的家园并告诉我们通往桃源的路,古人说“小隐于山林,大隐于市”。林泉的梦想就绘集在方寸和咫尺之间吧?实获我心哉,贵乎我时时日日信笔游弋在咫尺方寸之间。
去过一些国家,也喜欢古典和现代的西方文化,但只能是经过和见过,喝着中国茶时想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语,听着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时神思引岚至高古的山峰与流水的醉弈,我也恐琼楼玉宇,但惟有中国古人深植于中国文化里的中国美与我血脉相连。我不能算是个传统意义的山水画家,但中国传统的文化语境却是我无法摆脱的情感根脉。我喜欢《潇湘图卷》的“气韵生动”,喜欢《溪山行旅》的高山仰止,喜欢《兰亭序图》的流觞诗意,喜欢《潇湘图》的清云疏朗,喜欢《渔庄雪霁》的苍润落寞,那是如何的梦寐在焉,耳目断绝。
中国道家文化以黑白阴阳为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幻无穷,中国古人的书画源生乌墨、缟素,材质的浓、淡、干、湿对弈焦、浓、重、清,演绎天地山水的千变万化,更有棋艺黑子白子各占一半蕴意阴阳,子圆盘方,圆行四方,棋路三百六十一宛若周天,每角九十路,周边七十二路,线路交错幻化万物又收于黑白,书画琴棋易黑易白。又怎需浓丽浅绛着山水,墨中自有五彩在。
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蕴含中国式的思辨,渗透于中国传统绘画,相由心生,风格心源,学术经纶皆由心起,书法绘画乃人心所相闲圣仙道也。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山水而已,忠于外在的自然,也忠于本性的真实,资学不深的陋见,借乌墨缟素引山风之岚,敛水木之滟,以慰婆娑世界心智的澄明。(作者系画家)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