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

在工笔画的学习中,对线描的认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线描是中国式造型观念下的表现手段,而学院中的写生素描造型观并没有与传统线描的造型观相统一,学生不免会产生困惑。因此将中西方绘画中的“线”进行一下比较是有益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

 

  在工笔画的学习中,对线描的认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线描是中国式造型观念下的表现手段,而学院中的写生素描造型观并没有与传统线描的造型观相统一,学生不免会产生困惑。因此将中西方绘画中的“线”进行一下比较是有益的。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成就了各自艺术上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手法。我们从中式白描用线和西式素描用线这两种具有可比性的内容出发来进行分析。它们的“异”大于“同”。二者用线都具有造型功能,即表现物象的形状和结构。用线来表现物象的意识源于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判断(是抽象化的结果)。以浓缩了的线将物象复杂的因素单纯化,从这方面看双方是相似的,是“同”。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搞清楚它们的不同之处,西方素描中的线虽然比全因素调子素描的主观性要强些,但“线”仍然是写实造型意识中的“线”,它其实是压缩了的面,它的虚实、强弱、刚柔等手段完全取决于所要表现的物象应该具有的客观因素,所以西方“线”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真实生动的感觉。

 

  中国的“线”,如果从其造型功能分析,写实因素是存在的,这种因素更多的是从线的结构关系中体现出来,例如用线的错落、挪让来表现形体的空间关系,当然“线”本身的写实性也有一定的体现,比如不同的质感对应不同线形,但仍与西方的写实意味有区别。中国传统线还具有装饰意味,从线形、线的组织、线的疏密排列及工笔用线形态的单纯性上都可以看到这种特征。在追求意象造型的审美精神的同时,对抽象的线条本体的审美意趣,中国画家有着极高的兴趣和追求。用“意写”的方式对线进行勾画,把对自然的心灵体验融入线条,如对“线”的描述语汇有行云流水、春蚕吐丝,又如锥画沙、力透纸背、圆润挺秀、清劲方折、刚柔并济、气势磅礴等,从如此多的语词中,令人体会出中国传统绘画中对线的审美取向。中国人把诗性、意境、精神引入了抽象化的线中。西方的“线”可以说是没有这种意识的。

 

  中国的“线描”应该说既有写实的元素,又具浪漫的情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