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艺术圈盛行互赠书画礼物
2015-03-09 11:57:42 来源:新华日报 已浏览次
500年前的明代艺术圈,盛行互赠书画礼物。今日远行,朋友送我一幅《江岸送别图》,改日友人生日,我就回赠《古松》祝寿图。
500年前的明代艺术圈,盛行互赠书画礼物。今日远行,朋友送我一幅《江岸送别图》,改日友人生日,我就回赠《古松》祝寿图。
这种艺术品的礼尚往来是一个循环不息的游戏,但若问这个游戏是否有趣,沈周必定会哀叹一句:“岂是游戏哉?还债耳。吾在,此债不休。吾死,则已矣。”文徵明也会长叹一声:“嗟乎!纷纷画债未能偿,日日挥毫不下堂。”
“送礼游戏”的规则奠定了明代艺术圈的氛围。500年前的艺术圈里,贺寿、新婚、赴考、远行……所有的大事与典礼都离不开书画礼物助兴。
朋友婚宴时,赠送书画是常事。沈周曾送给友人一幅《石榴图扇》,祝贺他新婚之喜,并题诗云:“我写君家多子榴,今年消息在枝头。”
金榜题名时,也少不了作画题诗以助兴。江南文人画家都作过不少《折桂图轴》送给高中及第的朋友。但文徵明和唐寅两人的作品都较少涉及庆贺登科的题材。事出有因,科举考试对曾经十次落第的文徵明来说,是往事不要再提;对身涉“科举作弊案”的唐寅来说,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彼时艺术圈贺寿的礼物,通常是象征品格高洁、延年益寿的松树图,譬如:《大夫松图》、《双松图》、《乔松图》等。当时最著名的生日礼物,莫过于沈周的名作《庐山高》,这是他于1467年送给老师陈宽的祝寿之作。
古时的远行,因为其不易而浪漫。在远行之际,送上一幅书画,算是古人的浪漫之一。明代艺术史上,描绘江岸送别的作品无数。沈周于1479年完成了一件重要作品《赠吴宽行图卷》,此卷长度超过10米,历时3年而成。放在今天,理所当然是苏富比夜场的压轴拍品,而在500年前,不过是沈周送给挚友吴宽的一件临别礼物。
新居落成,是偿还“雅债”的机会,当然也是“欠债”的时刻。1549年,文徵明为多年的老友、江南著名藏家华夏的居所“真赏斋”绘制了一幅《真赏斋图》,是其晚年的重要的作品之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