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神策军碑帖》背后隐藏的腥风血雨

  中国国家图书馆保藏的《神策军碑帖》存上册计二十七开,外高34.3厘米,宽23厘米,内高26.5厘米,宽15.4厘米,封面上题写着“柳公权神策军纪圣德碑”,碑文上记载的是回鹘汗国灭亡后其残余力量归附唐朝的史实以及唐武宗巡幸左神策军的事迹。

  《神策军碑帖》拓于神策军碑,该碑全称为“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藏的《神策军碑帖》为海内外仅存的一本宋代拓本,世称宋拓孤本。

  《神策军碑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唐武宗李炎检阅左神策军的事,庄重的检阅盛况背后却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宫廷政变,这也正是神策军碑诞生的背景。公元754年,盛唐名将哥舒翰建立了一支边防精锐神策军,后来神策军成了朝廷禁军,由皇帝最信任的宦官掌握,而由于掌管了神策军,宦官集团开始长期专权,甚至操纵皇帝的生杀与废立,唐武宗李炎就是被宦官集团扶植起来的,李炎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亲王,就在回鹘灭亡的同一年,大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在宫廷内发动了一场政变,杀死了原来的皇太子及其支持者,李炎这才有了君临天下的机会。公元843年,李炎巡视由宦官掌握下的神策军,建立神策军碑,来纪念这一所谓的盛事,同时又命柳公权执笔,书写神策军碑碑文,其中便隐含着向宦官集团示好之意。

  《神策军碑帖》用笔骨力深注,爽快利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是后世赞誉的“柳骨”。此碑帖可以说是柳公权一生中最大的辉煌,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件不可多得的瑰宝。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