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家英和融会欧柳成大家

  英和(1771-1840),字树琴,一字定圃,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英和从小临摹多宝塔帖,成年后即得赵孟頫之神,后来列于刘墉之门,工诗文,善书法,并兼长绘事,其妻萨克达氏亦善丹青。英和楷、隶、篆、行、草各体皆精,晚年又兼以欧、柳体而书,自成一家,当时与刘墉及乾隆帝十一子成哲亲王永瑆并名于世。

  英和的书法给人以流畅感,乍看上去,文字之秀逸、俊美之姿酷似赵字,当我们再仔细欣赏会发现,它与赵字还是有些区别的,决非赵字之再版。英和在掌握了赵字之规律后,又参以欧、柳,避去赵字过于妩媚、婀娜之嫌,独树一帜,使其书法柔润中呈刚强之态,俊逸中含挺拔之姿。另外英和在章法的安排上也是极为讲究的,得到节奏鲜明、意连势全、浑成自然、毫无刻意安排痕迹的效果,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清人于克襄在《铁槎山房见闻录》中给予英和书法颇高评价:“煦斋精于临池,少壮时书法得松雪之神,晚年兼以欧、柳,自成一家,当与成哲亲王、文清公并垂不朽。”

  英和洒脱旷达,曾写下一副对联:“会摆脱原多快活,难颟顸是大便宜”,通俗易懂,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如出一辙,表明人应当有崇高理想,不可有贪婪奢求,当“摆脱”时就松手,该“颟顸”时即掉头。远害而快活,便宜而淡泊,修身而释惑,如此处世颇具禅趣。

  英和的扇面以行书为主,潇洒飘逸如其人;英和草书凫芗手札:“近奉手书,如亲芝宇。委题之卷,写付竹醉携归,贱况属其面述。匆匆殊不尽意。此候凫芗先生升安。不一不一。同馆世弟英和顿首”,则显其深厚的书法功力;其楷书则是精劲丰腴,欧、苏、柳各种书体大异其趣。

  英和的篆、隶二体书法遗墨,至今没有找到,实乃憾事,只能从他的印章欣赏篆书的风韵。“祖孙父子兄弟翰林”原是成哲亲王永瑆题于英和府弟门额之语,也是家族的荣耀,此阴文印一般不常用。“身行万里半天下”是英和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而数次朝议中能够提出有预见性的建议,而得到皇帝的信任,此朱文印是英和喜爱的印章之一。英和的私印也有多款,书体各异,可能也是延续了他善各种书体的风格。

  英和各种书体皆精,在我国书法界也不多见,这可能一方面是其兴趣及早年经历所至,也是受其家庭影响。英和自其父(德保)及两子(玉庭、芝圃)一孙(锡章),最早都以词林起家,四世三朝(乾隆、嘉庆、道光)五翰林,为八旗士族之冠。

  英和才华横溢,书法超群,各种书体皆精,在我国书法史上实不多见。但其现存世作品价格并不高,收藏潜力很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