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的四大保存方法
2015-02-07 17:25:25 来源:中国爱艺网 已浏览次
当前书画市场异常火爆,从事书画收藏的人士也越来越多,因书画是用宣纸、绢、绫、帛等作底,既怕潮湿又忌干燥,时间久了很容易受蚀、破损,与其他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因此如何做好书画收藏是藏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笔者多年从事书画保护工作,本文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保护办法,以供大家参考并与同行探讨。
1.要适当挂展
书画艺术品的收藏和展示功能是并存的,如果只藏不展就埋没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我国自古就有春、秋晾画的习惯,因为这两个季节比较适合书画的通风与晾晒,展陈期间,除了让观众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性,还可以及时发现书画在存放过程中不明显的变化,如受潮、虫蛀等。
悬挂期间要注意空气的潮湿度,若遇阴雨连绵,空气湿度特别大,书画就极易遭受霉菌侵害。潮湿的空气会改变纸绢的物理结构,沉重的画轴对画面也会产生影响,此时最好将书画卷收起来。如若书画已经受潮,可将受潮轻的作品摆放到铺有毡子的平案上,将室内温度调整到22——25℃之间慢慢晾干;对受潮较为严重或被雨水淋湿的作品,则要考虑重新揭裱,同时对作品上留下的斑渍进行清洗,还作品本来面目。
挂画首先要注意挂钉是否牢固。挂画的方法很讲究,应右手执画权,钩住书画绦带中心,左手托住画的中间部位,大、小指在内,中三指在外,随着画权的举高,托画左手指要相应放松,慢慢将画展开,挂好后再离手。摘画时左右手姿势与挂画时姿势相同。摘下后平放于案上,卷画时注意卷齐、卷紧。如果是两个人,其中一人牵住书画天杆,另一人握住两边轴头慢慢上卷。如果画幅过宽,两手难握住,可一手半握画之中部,另一手转动轴头卷画。牵天杆的人要注意将画举高,卷画人要低一点,以防折坏画芯。
书画要与暖气、烟筒等保持一定距离;夏日制冷,书画要与空调的室内机保持较远距离。太阳光对书画的影响最大,因为紫外线可使画面的颜料蜕变、分解,导致纸质老化,因此不能悬挂于靠近窗户的地方,尽量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画面。白炽灯或荧光灯发出的400——700nm(纳米)可见光虽说影响不大,但长时间近距离照射也能使书画纸质老化变黄,所以,照明应尽量选用低功率光源,书画与光源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2.要及时除尘
环境污染对书画的损害非常大,尤其在城市里,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使空气中的酸碱含量较高,有害气体和细小尘埃悬浮于空中,日久天长沉积在画面上,就会侵蚀画面。一般说,一月除尘一次为佳,根据季节变化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周期。
除尘方法,可用电吹风的自然风档,将出风口与画面成30。角,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从右向左清扫;或将吸尘器开到低风档,配以软毛刷清扫,在清扫过程中用吸尘器将尘埃吸走(使用此法要特别注意吸嘴与画面的距离以及吸力的大小,以免误伤作品),也可用鸡毛掸轻轻清扫画面。切不可用抹布一类物品擦拭画面,因为在擦拭的过程中,细小灰尘会进入纸张纹理,造成更大的损害。
3.要卷放得法
书画作品长期处于挂展状态时,纸张要承受下垂的拉力和张力,使纸张的强度减弱,因此,在挂展一段时间后,就应当安排其“休息、调整”。卷放就是使书画处于休息状态,让它恢复原来的拉力和张力。收卷前,首先要仔细观察其表面有无变化,若有污染、霉斑、虫蛀点等,应当送到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科学保护处理,以免损伤逐渐扩大。收卷书画时要先松后紧,先轻松卷起,再慢慢旋转轴头卷实。用画带捆扎一定要适度,太松会使画卷松动,易被压折;太紧又使画卷中间留下捆扎的痕迹,影响画面整体美观。总的说来,书画作品的挂展时间不宜太长,一年可挂展两次,每次1——2个月。
4.要科学入藏
由于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书画处于收藏状态,因此对藏置环境有严格的要求。首先是防虫、防潮、防火,其次是控制和调节存放环境的温、湿度,切忌高温、高湿、重压。蠹鱼(也称衣鱼、纸鱼)是无翅昆虫,一般蛀食书画表面,特别危害糨糊粘贴处。烟草甲的幼虫对书画危害极大,它们喜欢在书画中打洞,而后将自己藏于洞内。一般书画防虫多用驱避剂,常用的有卫生球、樟脑丸和对二氯化苯,这些物品都是白色固体,易于挥发,其中对二氯化苯杀虫能力最强,但人们多受习惯影响,最常使用的仍然是商品化的卫生球。
对存放环境来说,要求书画箱柜的密封性要好,使保存环境相对稳定。常用的木箱一般采用樟木做成,因樟木本身就有防蛀作用,而且密封性能较好。现在,有条件的地方都用保险柜一类密闭性能更好的容器来收藏,但无论用哪种箱柜,都要把书画悬空放置,即用木条一类东西担空,下面留出一定空间放置干燥剂、防虫剂。为了安全,这些试剂都应当用布或透气性较好的纸包起来,不可直接接触书画作品。若要移动或运输书画,千万不能直接移动或搬运箱柜,而应打开箱柜,取出药品,并将书画固定好,避免书画在箱内相互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箱柜固定好以后,再重新码放好书画作品和各类药品,密封保护。大量实验证明,书画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为14——18℃,最合适的相对湿度为50%——60%,这样的条件不利于微生物、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控制湿度主要用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控制温度则可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