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书画有捷径:团队当参谋

      收藏有捷径吗?一般人都会认为没有,因为知识这个东西是老老实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一方面要刻苦、认真地学习,另一方面经验的积累靠长期的磨炼。书画收藏家、丰华臻传艺术机构创始人李笠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后来他发现收藏有捷径。

      李笠通过几年在古玩业的摸爬滚打,他进步很大,买的收藏品看得准,转手卖出去,都是几倍地赚,为此他每年都要买好几亿的收藏品。他胆子越来越大,2008年曾在保利春拍以201.6万元的价格收藏了黄宾虹《晴峦翠嶂图》。2011年以897万元的价格卖掉了,这一家伙他就赚了695.4万元,他为自己的转手赚了大钱洋洋得意时,却被藏家朋友骂了个狗血喷头。原来他对黄宾虹历史地位的认知不够以及对市场价值低估了,为此他领悟到:一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收藏家的眼光和经纪人的眼光是有局限的。

      此事后,他谨慎多了,为了购买康有为、郭沫若的书法,2007年李笠专门结识了行内公认的对这两人书法有研究的专家,“每次出手前我都会听取他们共同的意见,意见统一我就购买,意见不统一我就放弃。”这一招果然很灵验。

      同时他发现典当行、拍卖行等一般都有自己的鉴定人员或鉴定团队,如果个人能借用老藏家、行家的眼力与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看得准。个人收藏者也最好有一个专家团队或者顾问班子,此后他组建了自己的专家团队,他们有资深藏家、画家的徒弟和子女、博物馆专家等。只要是重大决策,他都要听取大家的意见,没有反对意见不决策。

      有了背后团队的支持,李笠胆子更大,步子更大,而且次次成功。比如买陆俨少,他去请教陆享;买谢稚柳,他会请教谢定昆;买程十发,他会请教程多多。他们都会给他提供相对准确的,最全面的,最有价值的各种资讯,他从此走上了收藏的稳车道、快车道。

      后来他介绍经验,都会说:“我建议大家做重大的投资行为,一定要有专业的团队。”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所有的艺术大师都精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术业有专攻,自称把所有领域都研究透了的人,肯定是骗子。即使你觉得是十拿九稳的,似乎不需要再听取别人意见的,那也是很危险的,仍然要多听团队中各类人才的意见,才能保证十拿九稳,从而少吃药,少受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