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结合更让人神魂颠倒

      汉字表意,有一种外形的自然之美,具有独特的方块性,便于毛笔书写。诗歌具有韵律美,吟诗颂词的高低浑厚之音乐美,朗朗动听,脍炙人口,诗书画结合,更让人神魂颠倒,如痴如狂。

      书法具有一种线条的外形美,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楷书、行书、草书,一应俱全的汉字书法表现形式,由于喜爱不同,造成每一个人审美观点的差异与不同。

      书法中又有唐代重法度,宋代专意态,辽代书淳朴,金代书逸宕,元代尚浑朴和雅,明代书柔媚,清代碑学复盛。

      当中国书法从象形到抽象,从实用到表达诗情画意之后,就具备了现在艺术的特征,笔力、笔势就成了书画家一生的追求。“藏骨抱筋,含文通质”又是对书法线条美的概括,气脉连贯,取象万物,迁想妙得,又有了达其性情,行其哀乐,更追求博采众美,铸造古今书法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取象万物,迁想妙得,达其性情,行其哀乐,有如王羲之兰亭序,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备精书法诸体,情绪激昂之中,尽妙穷神,冠绝古今,集诗于情,激情迸发,笔墨飞舞,诗情画意之中,一挥而就《诗序》《兰亭》。

      汉字有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借假。汉字之基础,书法之根源,诗词表情意,汉字和书法与诗词构成一个优美的组合。迁思妙想,取汇成章,随激情而迸发,由笔墨而生辉。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至上古书画同源,结绳记事,以物象形,书画不离,难解难分。赵孟頫感慨而言“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分法,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书画同法,可见诗、书、画,即自生之始,形影相随,不离不弃,相形益彰,附雅生辉。

      米芾、苏轼的行书,徽宗的瘦金体,流露出赤壁战场的风云,八面出风,抑扬顿挫之外,犹如荡漾水上行舟,逆水而上的旋转回流。长短粗细的线条,欹正变化的结体,在明月几时有中升华,在金戈铁马中疾进,如斩铁断金,又似高山坠石,石破天惊。又闻天语,谩有惊人句。

      情调、风度、神采、气韵、意境是书画之精髓,金声玉润,墨分五色,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吟诗作画,挥毫度春秋。

      人言艺者,技高呼道,莫不以“风”、“骚”二字论之,书法、画法互参,千日之功求参差欹正变化形迹之书,数年之力索稚真信笔,丹青之妍,描物状形,翰墨求稚,书外求拙,画外求韵,神采意境之升华,无唐诗宋词之助,难矣。

      人以节气见高,画品境幽外寻,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君子德性高远,常怀晟古怀今之负,淡泊宁静,逆水行舟,中流击水,如矜抱虹月之舟,意韵无穷。

      上善若水,勃然内蕴,德行不高,气韵难生。满壁纵横千万字,挥毫落纸如云烟。唐诗宋词养身,诗书画印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书画诗歌吟天地之美,而言不尽矣。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