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鉴赏之三大流派

      鉴赏,即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当代书画艺术鉴赏大致分为艺术鉴定、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三个流派,谢稚柳、徐邦达、启功分别是这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书画鉴定领域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培育了诸多鉴赏人才,同时对我国古代书画的保护、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艺术鉴定即从书画艺术的本体,包括意境、格调、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特征入手进行鉴定,是书画鉴定最直接的路径。鉴定学中艺术鉴定最难,也最切实,艺术鉴定能解决的问题,一般便无需再舍近求远地依靠其他鉴定方法进行佐证。因此,优秀的书画家,加上厚实的书画史论功底,一般便是当然的鉴定家。古代鉴定家都是书画的行家里手,原因也基于此。正是从这一角度,传统鉴定的“望气”方法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谢稚柳最大的长处和贡献正在于此。

      在当代书画鉴定家中,徐邦达鉴定的书画最多,出版的鉴定著作也很多,有《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代书画过眼要录》等以及大量鉴定论文,从各个方面对书画鉴定进行了详尽论述。从他的论著中,我们注意到,他在目鉴之外特别注重考订,从题款、题跋、印章、纸绢绫、装潢形制、著录,无不精心审查分析,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如果说谢稚柳的“望气”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色,那么徐邦达的鉴定手法则具有系统性、可传授性。

      启功的书画鉴定具有其他鉴定家难以取代的特点,即他以学问支撑自己的鉴定。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所以,他在历代书法碑帖的鉴定和文献考据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对书画鉴定学有着特殊贡献。

      1983年8月31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当时这个小组由7人组成,谢稚柳任组长,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为组员。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从1983年开始,历时8年,行程数万里,鉴定了8万余件中国古代书画,并编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