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汤焕草书《段中贵贻红梅简谢诗》赏析
2014-09-25 10:03:41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明代书风地域性明显,发展以师承交游为主,这与当时思想的进步有很大联系。汤焕的书法取法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很大的创新,被那个时代的地域书风笼罩。他的书法思想可以概括为“崇晋”。

《段中贵贻红梅简谢诗》
明代汤焕在书法史上的知名度甚微,书法品格不在“台阁”之列,也与“吴门书派”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历史的发展总是趣味夹杂着偶然,而在臧否书法格调上却是必然。据《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有人将汤焕与董其昌雁行,闻者失笑。由此可见明代的书法品评也是较为犀利的。
明代书风地域性明显,发展以师承交游为主,这与当时思想的进步有很大联系。汤焕的书法取法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很大的创新,被那个时代的地域书风笼罩。他的书法思想可以概括为“崇晋”。明代私家刻帖甚多,巨富文雅官宦之家借以刻帖炫世交游,笼络文士门生。汤焕与山左的邢侗友善。邢侗家藏比珍,有《澄清堂帖》宋拓本。汤焕寓目之后大加赞赏,说此卷可以一扫唐宋以后习气,深具晋人风韵,“古色凌乱,注目惘然,意态横溢”。
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汤焕这件草书作品,纵163.4厘米,横52.8厘米。汤焕因感谢段中贵赠送红梅之情而作此诗:“闲窗二月尚余寒,借得春风半面看。不似江南开战早,期胜陇首折应残。含章色暮宫黄嫩,仙掌香和玉露传。珍重孤山猿鹤伴,辎尘犹自寄长安。”款署:“段中贵贻红梅简谢一首,邻初焕。”钤“墨池”朱文引首印和“汤焕之印”白文方印。此作取法怀素,整体气息流畅贯通,技法上臻于熟练,用笔多有变化。怀素草书最大的特点是在使转与线条的质量上有很强的技法特性。汤焕着重注意了怀素书法的这一特性,将其运用到个人书法创作的实践中去。在章法上,汤焕消解了怀素书法的激烈特性而变为温和,这似乎糅合了个人的性情,以书法发挥他的思想感情,所以有超然物外、自得天机的意趣。这种性情的抒发体现了明代书法由“相”到“心”的发展,这种发展使书法艺术的思考方式进入哲学与宗教层面上的探索。汤焕在字法上融合了章草意趣,字间茂密,意态古雅,趋于对“古质”的汲取,多显隶意,使得整幅作品端庄而流丽。明人詹景凤称:“焕书楷学虞,行学赵,草学怀素,并入‘能品’。”《江阴志》称:“焕工翰墨,持缣素索者应之无倦色,吴越间比之文待诏(征明)。”这时章草已经自明初以来有了很大的创新发展,在大草之中参合章草笔意,形成了这个时代的新风貌,并切合了书法复古、崇古的整体流向。汤焕这件作品从尺幅上看应该是中堂,但气息没有脱离明代的主流书风,也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草书的写意方面还较为欠缺。这件作品相对于他的小字行书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被时代湮没的原因。艺术在个性丧失之后,它的生命力也随之消减。汤焕这件作品反映出书法史的一个侧面,对当代书法家是一个镜鉴,也是对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一种提示。
汤焕,生卒年不详,字尧文,号邻初,斋号五桂轩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隆庆四年(1570年)举人。为江阴教谕,后征为翰林待诏。擅书法,亦工篆刻,有诗名。与许光祚同郡,时人号曰“汤许”。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