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局部印刷”造假法辨识
2014-09-02 11:25:04 来源:重庆日报 已浏览次
利用印刷技术炮制书画赝品的基本特点是不以手工造假,尤其是上次我们所揭示的“全部印刷”术那是百分之百地依仗机器;但万物都是发展的,随后又衍化出来一种机器与手工既分工又协作的“局部印刷”手法,则可称为书画造假的一大“创新”与“突破”。
本文要说的书画“局部印刷”造假法,纯粹是作伪者在总结了“全部印刷”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为了使造假能随心所欲及让成品的外观更接近真迹而采取的近乎“因地制宜”的举措。以作伪者的思路分析,“全部印刷”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其优势是造假便利,效率高,产量多与质量稳定;其不足是当作伪者选取非书法或简单型国画作母本时,最后成品的总体仿真效果势必要逊色一些。因此,“局部印刷”就是为摆脱印刷的制约,它视母本的具体情况依照“适合”为准则,实施有的手工有的印刷的兼合操作手法。比如,若造假大写意类型的名家画作,就先以手工仿着画写意的内容(仿得不满意可推倒重来,直到“像”为止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待“画”的部分完成后再以印刷手段来复制题款。如此一来,整个造假就有点“扬长避短”的意思了。非但伪成品的整体制作效果逼真许多且造假的操作难度还大为降低。现在请大家随着我看两件暑名王个簃作品的心路历程,来直观地感受此种书画作伪手法的“高妙”之处。
1996年秋季,我在南方某地一家拍卖行的拍品堆中第一眼看到图(1)时,并没有察觉出它有什么问题。到第二遍再审视此图的题款处时才感到有些异样,似乎与手写的状态有些区别,不过也不敢冒然断定它不是亲笔。此后我一直留着该拍品的图片在身边,试图有朝一日能发现什么问题。三年后的1999年底,在南方另一家拍卖行的拍品展厅我意外地目睹到图(1)的母本图(2)了。接触各实物后再经由二幅图片仔细地比较,我才算彻底解开了谜底。原来,图(1)成品“画”的内容是手工“对临”的,题款部分是印刷出来的(上款及谦词的“多余”文字被删去),因此一真一伪两画的气息十分相像。说来也巧,在此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偶然在某地一收藏家家中又看到一件与图(1)成品相近的画,它们都是“局部印刷”的“多胞胎”成品,正好提供给我一个佐证。
目前以“局部印刷”造出的伪作,仿真程度普遍极高,鉴定者在辨识时千万不能太凭“直觉”,正确的对症下药式鉴定方法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对每一件被鉴定作品都要做系统性判断,不能只依大体印象或某一局部状态就匆忙下结论;其二,要将题款作为重点观察项目,凡感觉到字迹有“平”、“板”的失自然迹象的就一定要做认真审视,甚至于可借助放大镜之类的仪器来帮助我们做判断。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