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女性形象分析
2014-08-28 11:05:59 来源:艺海 已浏览次
杨柳青木板年画是天津特有的民间艺术,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的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图像分析和观念分析的方法,从人物形象分析和审美风尚解读两个方面对杨柳青女性题材木版年画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挖掘并彰显杨柳青木版年画所体现出的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审美情怀。
中国民间年画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到北宋时期发展成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市民艺术样式。通过梳理留存下来的传世作品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清代以前很少有以女性形象为主的年画作品,除了一些神像、天官或仙姑的形象外,几乎没有世俗生活中的女性形象。直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渐繁荣,小说戏曲等市民艺术的蓬勃发展,年画也随之兴盛起来,不仅从小说戏曲中大量取材,更与小说戏曲等市民文艺一起彰显世俗人情,成为“近代市井生活的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女性形象也在年画中与日俱增,逐渐成为民间年画的主导题材之一。
通过分析这些年画作品,可以让我们深入解读普通民众审美倾向,以及在传统审美观的指引下,民众对女性的观念。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市民艺术的经典例证,以杨柳青女性主题年画为切入点,通过五官与脸型、身型与姿态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了解近代市民阶层的女性观念与审美理想,进而解读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思想观念。
一、柳眉樱口:含蓄温润的阴柔品性
从五官与脸型来看,杨柳青年画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柳叶弯眉,吊梢凤眼,鼻梁高挑挺拔,小口艳若樱桃,额头宽圆饱满,下巴修尖清秀,属于标准的“瓜子脸”,体现出鲜明的传统女性审美观。中国古代自古就有赞扬女性美的民间俗语“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青年画中的女性形象在五官上特点鲜明地呈示出传统文化的女性审美观念。
《诗经·卫风·硕人》塑造了一位“螓首蛾眉”的传统美女,所谓“蛾眉”用于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就像蚕蛾触须一般细长而弯曲,从此,弯曲纤细的蛾眉成为传统审美文化对女性容貌美的标准之一,屈原《离骚》有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里“蛾眉”被作为了女子容貌美丽的象征。南朝梁诗人高爽作诗《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在这里“蛾眉”甚至已经成为“传统美人”的代名词。
这种细弯的眉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被称为“月眉”或“柳叶眉”。“月眉”强调女子的细眉有如初月一般弦弯清秀,唐朝李贺作《昌谷诗》云:“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王琦汇解:“梁武帝诗:容色玉耀眉如月。谓眉之湾环,状如初月也。”“柳叶眉”同样强调眉形弯曲纤细的秀美特征,前蜀诗人韦庄在其《女冠子》词中讲到:“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冶春口号》之六所言:“湖上女儿柳叶眉,春来能唱《黄莺儿》。”都以“柳叶眉”盛赞女子的容貌之美。
杨柳青年画中的女性形象,无论表现女子世俗生活题材的作品,如《渔妇图》,还是表现吉庆富贵等美好愿景的作品,如《麒麟送子》,亦或是表现戏曲武打场面的作品,如《盗仙草》,就眉形而言总是细长而弯,富有清秀的曲线美,都是典型的“蛾眉”、“月眉”或“柳叶眉”。而且,通过对杨柳青年画中女性眉眼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相比较于眼睛的黑亮神采,眉毛往往要显得颜色清淡得多,这同样体现出传统女性审美观念“峨眉淡扫”的审美倾向,唐代杜甫就有“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著名诗句。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拥有细弯眉形的人,往往生性宽厚、温柔善良、感情细腻,而且思虑深远、聪慧敏锐,而“峨眉淡扫”更呈现出传统女性含蓄温润的阴柔美。由此,可以看出,就眉形而言,杨柳青木版年画中的女性形象立足于传统女性审美观念,在呈现女性眉形纤细秀弯之美的同时,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善良宽厚而又温柔含蓄的阴柔品性的赞美。
就嘴唇而言,杨柳青木版年画中的女性形象是标准的“樱桃小口”,小巧,红润,饱满而又圆润,这是中国传统女性审美观的集中体现。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以“樱桃小口”赞美自己的家妓樊素,留下千古名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宋代词人苏轼的《蝶恋花·佳人》有云:“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张先有词“髻摇金钿落,惜恐樱唇薄”(《菩萨蛮·般涉调》),辛弃疾有词“何物比春风?歌唇一点红”(《菩萨蛮·席上分赋得樱桃》),欧阳修有词“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减字木兰花》),都是以小巧圆润的樱桃红唇赞美女性。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女性形象就嘴唇而言基本都符合这种传统的女性审美观,同样呈示出女性娇小柔媚、饱满而又含蓄的审美倾向。
二、吊梢凤眼:温柔妩媚的女性风姿
“点睛之笔”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传达人物神情的精髓所在,《世说新语·巧艺》记载了一则关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故事:“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顾恺之在这里提出了著名了“传神写照”的画学原理,强调画人物要想精准传神,应着眼于眼睛的点画,而“点睛”又是画中最难一笔,于此,汤用彤曾指出:“数年不点目精,具见传神之难也。”眼睛的灵动有神的处理同样也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重要步骤,流传下来的杨柳青年画制作画诀就十分强调眼睛是传达人物神情、表现人物特征的关键:“画贵者像诀:双眉入鬓,两目精神”;“画贵妇像诀:目正神怡,气静眉舒”;“画丫环像诀:眉高眼媚,笑容可掬”;“画娃娃诀:小鼻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儿凑”。
就眼睛而言,杨柳青年画不同题材年画作品的女性形像同样表现出相同的审美倾向。从中国传统女性审美观念来看,源自《诗经》的“美目盼兮”,强调的是美人眼波流动、顾盼有神的俊俏灵动之美。这种传神美目往往以“杏眼”的形状呈现出来,“杏眼”眼形较宽,外眦角较钝圆,黑眼珠、眼白露出较多,显英俊俏丽。唐代的《钟馗平鬼传》第三回有云:“幸遇着这个小低搭柳眉杏眼,唇红齿白,处处可人。”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所著《儿女英雄传》在第四回中同样讲到:“只见他生得两条春山含翠的柳叶眉,一双秋水无尘的杏子眼。”都把“杏眼”看作是女子美目的象征。
同时,中国传统女性审美观念还特别推崇“凤眼”。“凤眼”眼睛狭长,后眼角微微向上翘动,灵动之中体现出一种温婉之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他的《东周列国志》中就极力推崇这种细长灵动的美丽凤眼:“那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脸桃腮,有骊姬、息妫之容貌……”(第五十二回)通过对杨柳青木版年画女性形象的眼睛作图像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杨柳青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杏眼,例如《渔妇图》中肩挑渔具的美丽妇人和《盗仙草》中两位蛇仙的形象都具有杏眼圆润、明眸善睐的特点,但是,这些女性形象更突出的眼部特点是在呈现杏核眼黑边分明、明亮有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或者拉长形成凤眼,或者吊梢拉细眼角,更强调凸显女性温柔妩媚的一面。
总体看来,狭长上翘的凤眼是杨柳青女性形象在眼睛方面的主要特点。例如《金玉满堂》,画中共两位女性,一为主妇,一为侍儿,两个形象都是细长凤眼,内眼角微微下垂,仿佛低敛含笑,眼珠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整个眼部狭长纤细,外眼角微微上翘,神情恬美而又富于灵动之气。这种细长凤眼在清代逐渐成为女性审美的固定标准,甚至与女子性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李渔的《闲情偶寄·妆容部·眉眼》就曾写到“相人必先相面,人尽知之,相面必先相目,人亦知之,而未必尽穷其秘”,在李渔看来,眉眼与“情性之刚柔,心思之愚慧”紧密相连,他进而指出“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4]可以看出,杨柳青年画的女性形象更注重女性美温柔妩媚与品性聪慧的一面,体现传统女性在性情上的审美品质。
三、高鼻垂耳:富贵宜家的母性情怀
就鼻子而言,杨柳青年画女性形象呈现出来的显著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鼻子长、鼻梁高、鼻翼宽。鼻子较短是亚洲人常见的审美缺陷,容易给人一种愚钝不秀气的感觉,杨柳青年画往往通过垫高鼻梁根部的画法延长鼻子的长度,凸显女性的灵秀之美;同样,与西方欧洲人的高鼻梁相比,东方人大多鼻梁较塌,就一般的审美观而言,往往高鼻梁要更加漂亮、聪明一些,而杨柳青年画中的女性形象大多鼻背平直、鼻梁高挑挺拔,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观对女性灵慧一面的要求;鼻翼宽在中国传统审美观众象征着财运与旺夫,杨柳青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也都是鼻尖大小中等,尖圆适度,鼻翼饱满,形似半月,标准的有福之相。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民间画诀》描绘美人的“鼻如胆”强调的是鼻子的圆润与小巧,通过对杨柳青年画女性形象的图像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美人的鼻子无论就长度、高度和宽度而言,都不显得小巧,“鼻如胆”在杨柳青年画中更强调的是女性鼻翼饱满而圆润的灵动之美,可谓鼻如胆悬。
从耳朵来看,杨柳青年画中的女性形象同样是“福相”的集中体现,这些女性无论贵妇还是侍儿,都是耳廓饱满,耳垂又长又厚,体现了东方人福寿之相在耳朵上的象征意味。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双耳垂肩乃帝王之相”,饱满肥厚的耳朵是荣华富贵的标志,“被西方人忌讳的‘招风耳’,在部分东方人看来是成功和幸福的象征。”[5]杨柳青年画中的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这种传统审美观。就人体的正常比例而言,耳廓的长轴,也就是耳轮上1/3处最高点与耳垂最低点的连线基本与鼻梁平行,杨柳青年画中的女性形象在耳朵的处理上,往往超越比例,采用拉长的变形手法,主要突出耳朵的宽大与厚实。年画艺术植根于民间,反映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生活理想,装饰节日,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从杨柳青年画对女性形象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拉长耳廓与耳垂等对于耳朵的变形处理,集中体现了普通民众对富贵与长寿等生活理想的真挚向往,彰显着广大劳动人民寄托在女性身上的富贵宜家的母性情怀,呈示出传统“厚德载物”阴阳观对女性的要求。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