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黄胄边疆题材系列作品《新疆舞图》

黄胄《新疆舞图》作于1975年,是典型的黄胄边疆题材系列作品。此件作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观之,一股清新雄劲的大写意画风便铺面而来。其构图动态、笔法设色等已达炉火纯青。

      作为艺术价值的体现,“艺术反映时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近现代中国画正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映射。首先,意识形态之变在根本上决定了近现代绘画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身份的改变,艺术的功用性被强调——人物画被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广为传播;同时,西方文明的输入与传统艺术精神发生碰撞,中国画的发展面临了更多选择和挑战。黄胄便活跃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胄(1925-1997)

 

      黄胄,1925年出生于河北蠡县,他的艺术启蒙自一些民间戏曲和书画作品。1937年,黄胄全家为避战乱迁至西安,在此他接触到抗日宣传画并开始进行临摹练习。黄胄并非出生科班,但天资出众,并习画勤苦,当他看过赵望云的绘画和珂勒惠支版画作品后,逐渐萌发了做一名画家的人生理想。

 

      黄胄在其《自述》中提到:“在我的一生中,青年时期接触过四位画家,他们对我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四位画家是:赵望云、韩乐然、司徒乔和徐悲鸿。他们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立场、奇侠义士的气度无疑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这些画家的艺术主张都是力倡写生,强调艺术应鲜明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

 

      黄胄的艺术实践围绕现实展开。他早期的绘画,题材紧扣政治时事,通常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以其随同司徒乔夫妇在泛黄区的写生为高峰。艺术家深入花园口黄河决堤灾区创作了数百幅作品,表现了战争对人民的深切伤害。

 

      在泛黄区写生之后,1948年黄胄与赵望云共赴新疆历时8个月写生新疆风土人情,使他对边疆题材产生了浓厚兴趣。1949年后的部队生活使他更深入地接触边疆各族人民,同时他以写生的创作形式将他的所见所感表现报导出来。

 

      边疆题材的写生创作在黄胄的艺术生涯中意义重大,我们看到在这股以反映现实为目的的时代洪流中,黄胄发掘了鲜明独特的关于美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使其绘画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他的绘画虽然坐实于现实,同时也富有浪漫抒情的气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 胄(1925-1997) 新疆舞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75年作 179.5×95cm

 

      在这件高179.5cm、宽95cm的《新疆舞图》画作中,流动的势能充满整个画面。从上至下,艺术家有心安排了一个完美的节奏:以最上方拍鼓的乐手为端,其鼓和手的动态构成一个从左上往右下的动势;至中间拨琴的乐手,手中所持沙塔尔的朝向又形成了一个由右上至左下的动势;而当中舞者的动态尤为精彩,头颈的扭动、手臂的动作,最后与裙摆的舞动一起,蜿蜒流转;身躯作为一个主轴纵向地将这些动势整合,使得画面灵动而不散乱,松弛又浑然一体。黄胄更以精准灵动的笔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之成为画面的题眼,将这股流动之气凝结于人物的神情动态之中,呼之欲出。

 

      黄胄边疆题材的绘画话题丰富,如:“载歌行”、“庆丰收”、“叼羊图”、“塞牛图”以及“新疆舞图”等等。有意思的是,他各个主题的画面构成有如公式一般,三两排列组合构成画面各异的作品。如“新疆舞图”这个母题,黄胄就做过相当多的创作实践,大都以一人跳舞、一人奏琴、一人打鼓为基本构成内容。黄胄这些绘画作品都是其推敲画面的思考的记录,至这一幅作于1975年的《新疆舞图》,其构图动态、笔法设色等已达炉火纯青。

 

      黄胄在1974年因政治原因被封笔近一年,而我们看到此作松动而不生疏,这是艺术家早年大量速写创作积累的效应,现实场景早已默记在心。并且黄胄画画速度极快,挥毫而就,遂气势连贯,激情奔放。

 

      近观《新疆舞图》,艺术家运用侧锋、逆锋、散笔、干笔、湿笔,疾速书写,几乎难辨章法。但经由这些笔墨痕迹,我们清晰感觉到笔在纸上飞快游走的率意和自由。稍退远,统观全画,便觉这些错综的线条和颜色处处坐实于对象,不差锱厘。他用这样一种极富速度感的笔墨,捕捉住快速的舞蹈动作的瞬间,将“书写”与“舞蹈”共通的时间性在平面空间内完美地呈现,令人叫绝。苏轼曾形容吴道子是“当其下笔风雨快,笔墨未到气已吞”,而我们在黄胄的绘画中也同样能体会到这股风气。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