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巨然《溪山兰若图》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层岩丛树图》,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44.1厘米 横5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溪山兰若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秋山问道图》

 

      巨然《溪山兰若图》是幅高古的巨嶂式山水大轴,与台北故宫传为巨然《层岩丛树图》轴、《秋山问道图》轴,从历代流传定为巨然,都是无款识作品,后两幅作品被明董其昌认定为巨然。《溪山兰若图》轴上有北宋初年的“尚书省印”大印,《层岩丛树图》轴也有此印,存世的书画钤有“尚书省印”印的作品仅七件,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还有梁师闵《芦汀密雪图》、美国佛利尔博物馆张戡《解鞍调箭图》轴、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李成《晴峦萧寺图》轴、北京故宫刘敞《书秋水篇》四吟、上海博物馆宋拓《淳化阁帖》。

 

      另外,《溪山兰若图》轴上还钤明初“典礼稽察司”半印,典礼稽察司是洪武六年为“专纠失仪者”而设立,至洪武二十八年取消。用印方法是将一半钤于书画上,另一半钤于档案之上,因此,存世的89件书画作品上钤有“典礼稽察司”均为半印。从传世的钤“典礼稽察司”半印的书画作品分析,最晚的作品是宋末元初钱选《白莲花图》卷,而且都是重要书画作品。

 

      可以断定《溪山兰若图》轴的时代为北宋绘画,是否为巨然所绘,要进一步分析。我们在面对古人的文化遗产面前,既不能武断的断其真伪,也不能畏首畏尾闪烁其词,要客观公正的先断时代,然后再分析是否为真迹。

 

      傅熹年老先生访美结论:绢本水墨巨轴。画树与夏景山口待渡图相似,楼阁画一斗三升斗栱,补间用人字栱,直檐口,脊上翘,明显五代北宋特点。为五代北宋初画无疑。右上角有“巨五”二字。钤有尚书省印大官印,何惠鉴先生考为北宋印。

 

      徐邦达老先生访美结论:五代、北宋巨然风格,清内府旧藏。

 

      两位老先生都肯定是五代、北宋的绘画,尤其是傅老先生更加科学的从建筑物风格,这是判断古代书画的硬证据。参照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的风格,巨然为董源的学生,自然风格上会有相似的地方。并且指出“尚书省印”大官印,辅助断代也能定为北宋画。

 

      详查历代书画著录的著作,发现只有《宣和画谱》、清初《式古堂书画汇考》、《绘事备考》三部书记记载,而且后两部著作也是沿用前书,都记载了巨然《溪山兰若图》轴共六件。此幅《溪山兰若图》轴是否在其中呢?依据《宣和画谱》著录程式,要钤盖宣和诸玺,而这幅作品上无任何宣和印鉴痕迹,仅有“尚书省印”印。从传世的《宣和画谱》著录作品来看,有些也没有宣和诸玺,如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卷、赵干《江行初雪图卷》、阮郜《阆苑女仙图卷》卷、郭熙《幽谷图》轴等,《宣和画谱》著录的作品是否一定钤盖宣和诸玺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通过文献的查证,只能是资料性考证,根本的还是要从绘画作品本身考证。巨然《溪山兰若图》轴,如果从历代著录记载巨然的绘画风格分析,基本上符合“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峰峦耸峙,从树茂盛,一派幽谷朦胧之感;皴笔疏密,浓淡变化有序,墨点准确表现山头烟岚浮动。这是一幅相当接近巨然风格的绘画,时代、画风、藏印特点都达到北宋初特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