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巢绘画艺术的渊源
2014-07-25 14:43:50 来源:石渠雅集 已浏览次
在《今夕盒读画绝句》里,居巢自叙:“余山水师余子鸿,子鸿人尊香甫先生,师蓬心。”但有关余子鸿的资料,却难觅到,加上居巢的山水画作甚少,故难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真正代表居巢艺术风格的是他的花卉草虫作品。今人在谈其师承时,都笼统地说他远宗恽寿平,近师宋光宝(字藕塘)、孟觐乙(字丽堂)。有的指居巢在宋光宝、孟觐乙来粤教授绘画时成为他们的学生。这些陈陈相因之说大约都来自《绿水园读画记》的记载:“道光间,临川李芸甫聘孟丽堂、宋藕塘来粤,教授作花卉。丽堂以意笔挥洒,上追白阳;藕塘设色写生,明丽妍秀。粤画遂开二派:杜洛川、邓荫泉,丽堂派也;张鼎铭、宋子熙,藕塘派也。梅生、古泉兄弟出,初犹学藕塘,后乃自成一家,居氏花卉又开一生面矣。”
其实这段话主要是强调宋、孟本是风格相异的两派,他们的到来,开粤花卉画之风气。潘飞声把他知道的画人按风格分成两派,并突出独树一帜的居氏兄弟。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些画人曾亲自受教于宋光宝和孟觐乙。
我们设想宋光宝与孟觐乙于道光年间来粤而居氏兄弟又能跟从宋光宝习画的话,那一定是在居氏兄弟去广西之前。不少记载显示,聘宋、孟二人来粤的李芸甫,很早就活跃于广东。他与着名诗人张维屏为亲家,故常来往于粤、桂之间。他曾与谢里甫、孟丽堂集于海幢寺合作绘画,恽子居曾记之,张维屏、黄培芳也作有诗歌 ,可惜此事的具体时间已难査考。但谢里甫是1831年去世的,这说明最迟于1831年孟丽堂已来到广东了。那时,居巢不过20岁而居廉才3岁,张鼎铭刚满1周岁。假定宋光宝是与孟丽堂一道来的,那么居巢作于道光癸巳的《折枝花蜜蜂扇面》(香港艺术馆藏)所显示的娴熟技法,虽可以解释得通了,但以居廉与张鼎铭的年纪,根本不可能跟随宋光宝习画。
再者,上述的假设,与《粤西画识》记载的居巢到广西之后才“得晤宋藕塘先生于环碧园,相与讨论六法,所作益进”相矛盾。《粤西画识》记载的更像是画友之间的相互切磋,而非师徒关系。况且,在现存的居巢的诗词绘画作品中,从未见提及宋光宝。居巢虽乃一介布衣,却是知书达礼之人,余子鸿他尚且记得,花卉画的恩师又如何能忘呢?或许有关居巢文物鉴定的资料已经散失,要想弄清楚这一问题还需同行们的不懈努力。然而,无论居巢是直接受业于宋光宝,还是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居巢都曾得益于宋光宝,画艺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如果居巢早期没有跟从宋光宝学画,那么居巢的画艺很可能像刻印一样来自家传, 并通过临摹与自身良好的悟性而达到较高的水平。因为现存居巢的法某家某派的作品,大都作于1848年以前。而在这些作品的题跋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法南田用笔”与“法草衣翁意”。可见,居巢对恽寿平是非常仰慕的,画作亦深得恽派花卉之精神。但居巢并非拘泥于此一家。他曾在友人处见到宋代勾龙爽的一幅《山枇杷图》,盛赞“宋勾龙爽工写山枇杷,纯用勾勒法,水墨渲染,洵属神品”。于是借观半月,并精心临摹。此外,赵彝斋、王云等人的作品居巢都曾摹仿过。但这些摹仿,即使有粉本,也是非常间接的,最重要的还在于居巢自身的才华与实践,才使其花卉小品艺术取得较高的成就。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