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赏析
2014-07-09 14:27:04 作者:劳继雄 来源:东方早报 已浏览次
1983年8月,我随全国书画鉴定组专家在鉴看当时故宫暂保管的一批抄家书画中,曾见一幅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纸本、墨笔,自署“至正四年(1344) 时年七十有六”。是图保存完好, 品相甚佳。引首有文徵明长子文彭用篆书题 “溪山雨意” 四字。隔水绫上有元王国器题, 王国器系王蒙之父, 亦善书法。卷后有倪瓒跋, 署 “甲寅春” (洪武七年,公元1374) 时倪瓒为74岁。其后清乾隆皇帝弘历也有长题,并有安岐藏印,可见此图不仅流传有绪,也为世人所宝重。因图卷中前后画笔风格有别,为此徐邦达先生认为不是黄公望同一时期所作,其中用秃笔勾山石, 苍劲有力,与富春山居图画法相类似。大凡元代因外族统治, 民族矛盾激化,汉族士大夫避世遁迹者不在少数,他们以山林为伍,过着悠闲的田野生活,黄公望也不例外。因此,一幅手卷,今日一山,明日一水,甚至束之高阁,兴来时再拈毫添笔,以致风格的不一致,徐先生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石渠宝笈着录有三件。现所能见到的有两件,其一为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其二流散在天津,另一件至今不见墨迹,可能湮没无存。此三件据说均为溥仪所散出,而且属赝品。而此图卷为专家们所公认的真迹,却不见着录。可见为石渠宝笈所着录过的历代名迹未必都是上乘之作,其中伪作也不在少数,为此收藏古代名迹,当以作品的优劣为宗旨,切莫被着录所误导了。
去庞来臣家看画
谢稚柳先生曾告知,他三十余岁时从南京回上海,早就慕名庞来臣收藏巨富,欲求一睹为快。据说庞来臣对来观画者有不同的接待规格,一般的是四王恽吴,再高一点为沈文仇唐,再高为元四家乃至最后到宋、五代董源画。谢先生经人介绍,写信给庞来臣欲求一睹董源潇湘图卷等名画,一星期后,庞复信同意去看,并约了时间,先生去时这些画已先摆好在桌上了,看完后,庞问先生对董源潇湘图如何看,先生说,庞先生有何高见, 庞说, 此图是假的,你想,如果此图是真,这绢的质地能有如此之白吗。先生听后哑然无言对答,只能呵呵了之。事后,先生觉得十分诧异,以庞来臣的鉴定眼光是不可能说如此外行的话,或许是庞来臣故意说些反话来试探,这一直是存在先生心里的谜团。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