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中国书法的三性与三境

书法是汉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积累,逐渐积淀、形成、完善的民族艺术,其历史渊薮决定了书法在未来的继承与发展中应当始终具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

      书法是汉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积累,逐渐积淀、形成、完善的民族艺术,其历史渊薮决定了书法在未来的继承与发展中应当始终具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中国书法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书法”虽然有共同之处,有一定的关联,但中国书法是沿着本民族的传统延续下来的,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其具有“三性”与“三境”两大特性。
      
      “三性”即中国书法艺术的三个重要属性。
      
      第一个属性,中国书法艺术首先是一门汉字艺术。一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贯穿着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因此,中国书法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很大程度上便是借助于文字形体的多变而产生的。
      
      第二个属性,中国书法是一门具有“古典美”的艺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经过不计其数的文人的艺术加工以后,中国书法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古代文人的审美理念甚至于他们对哲学的追求。中国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艺术标准。中国书法尽管抽象,难以理解,但它却用最简单的形式,最具变化的线条,最具建筑美感的造型,最具音乐韵律的节奏,包含容纳了中国的古典艺术精神。
      
      第三个属性,中国书法是一门高雅艺术。因为,传统书法凝聚、荟萃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流传至今的书法艺术遗迹,汉与汉以前少有名家,多是普通的士吏与低贱的工匠。汉以后,书法作品多出自文人墨客之手,无论是颜柳欧赵,还是苏黄米蔡,皆为时代精英,而且中国书法的书写内容也决定了只有知识阶层才能掌握。可以想象,在无数文化精英的千锤百炼下,中国渊深博大的传统思想与富有古典美的艺术精神已渗透到书法的每一个点画与结构之中。与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传统书法的完成者都是接受过文化教化的人,而像绘画、建筑与雕塑则不一定都是如此。
      
      我以为,一名成功的书法家还要具备以下“三境”。
      
      第一境界是“工”,即是功夫之谓。书法艺术创作无捷径可走,非得“书穷而后工”。
      
      第二境界是“学”。只有“工”而无“学”,则如黄山谷所说的那样:“士大夫下笔使有数万卷书气象,便无俗态,不然一楷书吏耳。”
      
      我所说的“学”,还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学问、修养。只有具备了“学”,才能使“工”得到充实、提高。我认为,书法之五扬五抑,不可不察。五扬者:文气、雅气、清气、静气、才气;五抑者:俗气、匠气、火气、浊气、霸气。要做到“五扬五抑”,非要在学养的积累上下工夫不可。
      
      第三境界是“才”。“才”有大有小,有先天有后天。前面所说的“工”与“学”都是“才”,都是后天的。才更有先天的,即人的禀赋与天资。没有先天之 “才”,不可能登封造极,没有后天之才,也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工”、“学”、“才”,我以为缺一不可,具备这三个条件方可问鼎。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